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0家大型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2015-02-25 07:09:00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赵清华 王宁
分享到:

经过多年的支持、培育,该区有10家像渤海活塞一样的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壮大“个头”,膨胀规模。现在,盟威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实验室,形成活塞、轮毂、数控机床、铝合金等10大产品。

  □通讯员 赵清华 王宁 

  记 者 王福录 报道

  本报滨州讯 2月3日,一条喜讯从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传出:渤海活塞有限公司在滨州市2014年度省级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两化融合奖励资金项目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获得最高奖励资金50万元。此次申报的《智慧工厂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获奖是渤海活塞有限公司继两化深度融合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控一体化系统”通过验收并荣获150万元资金支持基础上的又一次殊荣,标志着渤海活塞有限公司两化深度融合已经进入协同与创新阶段,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多年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实施“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推进引才引智工程,全方位、多渠道吸纳优秀人才和智力资源,不仅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更重视培育大型企业转型升级。设立了1500万元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专项基金,实施支持每家企业制订一个五年发展战略、创建一家技术中心、选聘一名高级职业经理人、与一所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的“四个一”科技创新工程。以政府为主导,面向国内外为企业公开招聘8名高级职业经理人和100名创意人才,区财政对职业经理人每人每年补贴20万元,在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住房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区财政每人每年补贴2万元,并安排廉租房。2012年,开发区新建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和重点实验室1个。全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引进博士55人。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力。

  经过多年的支持、培育,该区有10家像渤海活塞一样的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壮大“个头”,膨胀规模。现在,盟威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实验室,形成活塞、轮毂、数控机床、铝合金等10大产品。国内内燃机配件骨干企业——海得曲轴产品出口美国、韩国及东南亚地区,致力于打造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强势制造集团。集纺织、热电、铝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企业——魏桥创业集团投资建设的滨魏科技工业园,拥有1.7万台织机,生产规模达160万纱锭,其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市场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东方地毯有限公司荣获“国际环保地毯证书”、“中国名牌”、“中国地毯业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品牌”等荣誉称号;投资1.2亿元的二期扩能项目主体已完工,新收购华源股份公司3个地毯项目,产量跃居全国三甲,生产工艺、产品档次国内领先。同时,该区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芯片制造、软件设计等项目,倾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的“硅谷”。绿都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多种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是农业部定点企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