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75所高校就业率榜单 行业人士:统计时间不同也有差异

2015-01-21 08:42:00来源:大众网综合 作者:
分享到: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75所部属高校陆续公布了2014年本科就业率,根据各高校发布的就业报告,一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率排行”的榜单在网上流传。记者调查发现,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所省内部属高校的就业率均排在60名以后。

   大众网综合消息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75所部属高校陆续公布了2014年本科就业率,根据各高校发布的就业报告,一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率排行”的榜单在网上流传。这是人民网教育频道根据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相继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整理汇总出的75所部属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记者调查发现,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所省内部属高校的就业率均排在60名以后。

  74所部属高校就业率超90%

  在经历了 “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更难就业季”之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属高校每年都需要向社会发布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日前,人民网教育频道根据75所高校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整理汇总出的75所部属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

  排行榜显示,75所部属高校中有74所就业率超过90%,只有兰州大学就业率为88.62%。从各高校公布的就业情况看,并不是名气越大的高校就业率越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都没有进入前10名,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也都没能排进前20名,分别位于第24名、第34名、第35名。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就业率达到了99.59%,紧跟其后的是中国邮电大学,本科生就业率为99.54%。排在第3名、并列第4名的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就业率均超过99%。

  山东省内三高校排在60名以后

  在这份榜单中,省内三所部属高校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成绩单均不是很显眼,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以94.15%的本科生就业率排在了第61位,山东大学则以93.91%排在了第63位,中国海洋大学以91.02%排在了第73位。

  中国海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玉江表示,他看到了网上流传的这份榜单,他认为这个排名只是媒体的操作,学校并没有主动参与,对于这种对比,他认为各学校并不是用一个标准测算的,截止时间也不统一,不具备可对比性。另外,他认为就业率只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美国哈佛大学的就业率只有80%左右,能说这所学校不好吗?”王玉江表示,就业质量报告是教育部要求公布的,教育部用来制定招生、就业政策时使用,高校也会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整招生计划,“学校就是这么做的,就业情况不是很好的专业,我们会有针对性地调整招生计划。”

  统计时间不同就业率有差别

  目前网上流传的榜单有俩个,绝大部分高校的就业率相同,只有吉林大学在两份榜单中有变化。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表示,第一份榜单上的数字92.34%的就业率是7月份统计的,而学校的年终就业率则达到了97.47%。记者发现,这一数字的变化导致了吉林大学本科就业率的排名直接从之前的69名提升到了19名。“统计的口径不一致,时间节点也不一致,差一个月,就差了很多。”一名高校就业人士表示。记者发现,75所高校出现了多个就业数据统计节点。清华大学在就业率统计时,选取的时间节点是2014年12月1日,北京大学则是2014年11月15日。南京大学对2014届本科生的就业率统计则更为完善,截止到2014年8月31日,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05%,到2014年12月20日时,本科生的年终就业率98.58%。

  据介绍,教育部曾表示,将来要根据学校就业率来给高校排名。但是,也有高校人士表示,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排名并不客观完善。“学校自己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标准不一致,所以这个排行榜就缺乏公信力。如果一定要排名,应该由中立的机构,依据一个统一客观的科学标准进行计算排名。”该人士表示。(青岛早报 记者 臧旭平)

媒体发高校就业率排行榜 清华北大未进前十

   排行榜的首次出炉时间为1月12日。榜单中,在我省的部属高校中,东北师范大学以99.25%的就业率傲居榜单第三位,吉林大学以92.34%排在第69位。

这样一份榜单,是否真的可以分辨高校就业能力的高低?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又是如何计算而成的?

  榜单74所就业率超90% 清华北大十名开外 

  纵观排行榜,75所部属高校有74所就业率超过90%,只有垫底的兰州大学[微博]就业率为88.62%。而且,令人颇为意外的是,中国的顶尖名校清华、北大都没能进入前十。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也都没能排进前二十,分别位于第二十四名、第三十四名、第三十五名。

  东师跻身前三吉大就业数字前后有变 

  “我大东师竟能甩清华北大于千里之外!”这是东北师大的学生对于此排名的感慨。但也有正在求职的2015届毕业生略表担忧:“我要加油找工作了,不能拉低明年的排名啊!”

  相比东北师大,排在第六十九名的吉林大学的就业率相差7个百分点。但是,新文化记者随后又在其他媒体上看到的同名榜单上,吉大的就业率排名却排在了第十九位,数字为97.47%,比人民网发布的榜单提高了5个百分点。

  回声学校再出色个人不行也白搭 

  近两年,因为大学毕业生们就业局面的尴尬,“史上最难就业季”等名词相继出炉,这份就业率如此之高的榜单,在网络上连日发酵,网友们对此各有看法。

  质疑型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啦啦啦:这种数据真心没意思,想找工作高中毕业就可以,有个同学说得对,这是“生存”与“生活”两个词的差距。

  @深夜食堂患者:这个就业率应该是包括出国、考研和就业三方面的吧……似乎我们学校就是这么算的……但是现在考研结果尚未出,出国offer也有尚未收到的,这个就业率只能比较主观并不客观吧。

  力挺型 

  @瑞家药铺只卖小补药:东师的路过,我们学校师范类的就业很好,2015届的师范生已经签得差不多了。

  @jaimie摘米呀:作为排到前十的学校学生,我还真没听过本专业师兄师姐有找不到工作的,基本上了大四,出国、保研、备考、工作必定有其一了。99%就业率,对于独霸地方的理工学校太正常了吧。

  中立型 

  @Scarlett1230:就像高中老师在高考前说的,学校的升学率再高,都跟你没关系。对你自己来说,升学率只有0%和100%。当然,就业和学校的好坏关系是大些,但主要还是看个人能力,学校再出色,个人不行也是白搭。

  @杨起超George:我感觉就业好坏跟这75个学校关系不大,不管哪个大学,努力四年和玩四年出来差距会特别大。所以吧,大家别抱怨学校,主要看自己用不用心。

  东北师大:就业由6种方式构成 

  东北师大的2014年就业率高居榜单第三,99.25%的数字是如何诞生的?

  东北师大校方表示,对此不作表态。新文化记者通过东北师大于2014年12月29日发布在学校官网上的《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了解到数字背后的构成原因及内容。

  报告显示,99.25%是本科生的就业率,2014年共有3468名本科毕业生,其中,免费师范生有1529人,截至报告完成,共有3442人落实了毕业去向,也就是说,只有26人没有就业。

  怎样才算是就业?报告指出,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毕业生就业主要有6种方式: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灵活就业(主要包括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升学、出国、国家项目(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

吉大:各校的计算标准不同 

  对于排行榜的呈现,吉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钟新表示:“之前的那份榜单用到的92.34%是7月统计的,后来的97.47%是学校的年终就业率。”

  “去年我们有9577名本科毕业生,7月时确实有800名左右的本科毕业生处于待就业状态。之后我们就在跟进,定期给每个学生打电话询问近况,提供帮助,截至11月末统计,约有600人找到了工作。”

  但是,他强调,这样的排名只是媒体的操作,学校并没有主动参与,“就业率只能代表某一个时间段的数据统计结果,这个数字也并不是都用一个标准测算的,所以彼此间不具备可比性,差异化程度也比较高。”

  钟新说,2015年,教育部要求全国各个高校,都要面向社会公布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但是高校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计算的,“统计的口径不一致,时间节点也不一致,差一个月,就差了很多。”

  中国药科大学为何能列榜首? 

  这份排行榜上,最抢眼的莫过于中国药科大学。据《扬子晚报》记者核实发现,在年终就业率对比中,中国药科大学就业率的确能排到第一。能够促成如此高就业率的原因,在于药大的多个本科专业,就业率都高达100%。包括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临床药学等14个专业,学生均100%就业,占到了本科专业总数的66.67%。

  就业专家分析认为,首先这和医药行业整体就业环境有关。其次与行业高校的特色相关。就业率前三名均为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

  就业率计算有“玄机”? 

  一位多年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业内人士透露,高校在就业率的算法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统一标准,“分子基本都是采用各种方式就业的人数,分母基本都是毕业生总数。分子的差异性一大,结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曾有媒体公布的复旦大学的就业率=(就业 升学 出国出境 定向委培 灵活就业 自主创业)/毕业生总人数,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就业率=(签约人数 升学人数 出国人数 暂缓有单位 灵活就业人数)/参加就业人数。

  “公众对榜单里的数字有微词,也是可以理解的。”该业内人士指出,将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也算进就业构成,数字的可信度自然就低了。

  应由中立机构根据统一标准排名 

  “教育部曾暗示,将来要根据学校就业率来给高校排名。但是,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排名并不客观完善。”对于这份排行榜,中国吉林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办公室副主任、吉林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副主任李鹏忠表示,这并不能代表一个学校的实力,“学校自己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标准不一致,所以这份排行榜就缺乏公信力。如果一定要排名,应该由中立的机构,依据一个统一客观的科学标准进行计算排名。”

  不过,李鹏忠也指出,将来应该把就业率纳入到对高校的评估和自身的学科调整上。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张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