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看山东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重点改革有序推进。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重点改革有序推进。
南北车双方高管及家属曾买卖过各自公司或对方公司股票。
学历专科起步,均可提供救护,通晓多门外语。
其余主粮增产空间小、生态环境压力增大、营养不均衡等。
1月4日,聊城男子孟凡贵因肝病重症遗憾离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念着为女儿凑齐医疗费:尽管他此前坚决放治疗,为还在读小学却身患恶性横纹肌肉瘤的女儿省下了一些医疗费,但还是远远不够。相比之下,广饶的年轻父亲赵珊珊却比孟凡贵幸运太多:身患尿毒症的他撑过了孩子的出生,老父亲为他捐出了一个肾,一家三代现在就盼着春节能吃上团圆饭……为女儿放弃治疗、捐肾救子,他们用最沉默的行动为我们演绎了什么叫父爱如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感动我们的父亲。
1月4日,聊城男子孟凡贵因肝病重症遗憾离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念着为女儿凑齐医疗费:尽管他此前坚决放治疗,为还在读小学却身患恶性横纹肌肉瘤的女儿省下了一些医疗费,但还是远远不够。相比之下,广饶的年轻父亲赵珊珊却比孟凡贵幸运太多:身患尿毒症的他撑过了孩子的出生,老父亲为他捐出了一个肾,一家三代现在就盼着春节能吃上团圆饭……为女儿放弃治疗、捐肾救子,他们用最沉默的行动为我们演绎了什么叫父爱如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感动我们的父亲。
45岁父亲的抉择:为救11岁女儿放弃治疗 死前叹息没凑够钱
1月4日,来济打工多年的45岁男子孟凡贵因肝病重症在老家聊城离世,他是带着遗憾走的:尽管他此前放弃了治疗,为在济南读小学、患有恶性横纹肌肉瘤的11岁女儿省了一些医疗费,但还是远远不够。“我妹妹还在化疗,我爸爸‘走’了,我的家塌了。”8日,孟凡贵的大女儿孟祥璐告诉记者,她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45岁父亲的抉择
省钱给女儿治病 死前叹息没有凑够
8日,20岁的孟祥璐仍在聊城老家为妹妹的医疗费四处奔波求助。孟祥璐说,本来爸爸妈妈在济南打工,11岁的妹妹孟祥典在济南锦苑学校上小学,她在淄博职业学院读书,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一家人很幸福,“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明白,为何灾难一下子降临到我们家里。”
2014年7月,孟祥典突然查出恶性横纹肌肉瘤,这是儿童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脂肪肉瘤,居软组织肉瘤的第三位,治疗费用巨大。“我爸爸妈妈四处筹钱,给妹妹看病。”孟祥璐说,妹妹办理了休学,随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很快花了10多万元,她的奶奶也患胰腺癌去世。
2014年12月,焦虑的孟凡贵也病倒了,在济南一家医院查出肝脏有病。“医生说病得很重,住院20多天后,爸爸为了省钱给妹妹,放弃了治疗,回到老家聊城。”孟祥璐说。
“我爸爸一直坚持着,可是病情恶化很快,变成脑萎缩和肝硬化腹水。”孟祥璐哽咽着,今年1月4日,她爸爸去世了。“我爸爸很爱我们姐妹俩,都是自己省钱给我们上学。”孟祥璐说,父亲逝世前仍叹息,没给妹妹凑集足够的治病钱。
11岁女儿的心声
感谢好心人帮助 希望早回济南校园
从去年7月至今,孟祥典在北京经历8个化疗疗程,花费30多万元,“都是借亲戚朋友的,现在借不到了。”孟祥璐说,妈妈和妹妹在北京租了一个小平房,条件很差,妹妹化疗后头发都掉光了。
“就在我们走投无路时,好心的街坊四邻们纷纷捐款。”孟祥璐说,这几天乡亲们一共捐助1.4万余元,但这还远远不够她妹妹的手术费和后期化疗的费用。
7日,孟祥璐在网上发出一个求助信息,很多网友也提供了爱心帮助,她收到了4000多元的捐款。“从7日晚上开始,有很多朋友打电话发短信、安慰我,也有很多慷慨解囊献出爱心,朋友们的关怀和爱心带给我和妹妹很大鼓励。”孟祥典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非常感谢众多社会好心人的无私帮助,她表示自己要坚强、赶紧好起来,不再让妈妈、姐姐为她劳累奔波,才能对得起爸爸的大爱。
孟祥璐说,她没了别的办法才选择向社会求助,她希望可怜的妹妹能治好病,“早日回到济南的小学校园”。 (济南时报)
60岁老父亲捐肾救子 一家三代盼着春节能吃团圆饭
2015年对30岁的赵珊珊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赵珊珊因换尿毒症急需换肾、妻子二胎即将临盆。面对不幸患上尿毒症的儿子,广饶县丁庄镇赵西村60岁的赵东红毅然捐肾救子,诠释了舐犊情深,演绎了一段人间大爱。1月7日上午,记者赶赴济南,在千佛山医院见到了赵东红和赵珊珊父子。
8日上午,换肾手术进行
1月7日上午,记者与赵珊珊的几个朋友驱车从东营赶往济南,在路上赵珊珊的朋友们告诉记者这次到济南的主要目的是看望一下赵珊珊,给准备手术的赵珊珊鼓鼓劲。
中午时分,记者赶到了千佛山医院,在医院急诊部七楼的泌尿外科,赵珊珊的父亲在病房里迎了出来:“都这么忙,你们还想着珊珊。”看上去很瘦小的老人,长长的帽檐遮住了写满沧桑的脸。躺在病床上的赵珊珊看到朋友们的到来显得格外高兴,几个发小在一起有说有笑,“如果这不是在医院该多好,期待8号的手术能成功。”赵珊珊的朋友宋玲在一旁和记者说着。
就在说话间,医院护士拿进来了三盒药,将药递给赵珊珊的母亲李明兰,同时叮嘱道:“这些药品都是给赵珊珊父亲的(为手术准备),您在这个药单上签个字。”李明兰接过药品签好了字。在准备离开病房之前,赵珊珊几个朋友与赵珊珊紧紧地拉着手,鼓励着他,发小赵海防和赵珊珊的父亲赵东红说道:“我们几个会多照顾着,家里的事情你们就都不用担心了。”赵东红点着头,擦着眼角流出的泪水。
对于赵珊珊的病情,济南千佛山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王建宁说:“赵珊珊在三年前就查出自己的病情,已经进行了早期治疗。一周前他跟家人到医院做配型,我们查出他的病情已经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必须要换肾。”
据王建宁主任介绍,赵东红与赵珊珊的肾成功配型,8号上午赵东红与赵珊珊会依次进入病房手术,手术的时间需要5个小时左右。手术结束后,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赵东红大约十几天就可恢复,而赵珊珊康复则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身体恢复好的话,春节赵珊珊就可以回家跟家人团圆。”王建宁说。
儿子健康,老人就满足了
“珊珊从小就懂事,而且特别孝顺,珊珊怕我们老两口担心,就一直没有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我们,在家里珊珊每天都吃药,我们知道珊珊有病,但是不知道他得的病竟然是尿毒症,而且病情如此严重。”在病房里,赵珊珊的母亲李明兰告诉记者,2011年赵珊珊患上了尿毒症,2014年赵珊珊的父母才得知儿子的病情。
在记者与赵珊珊的母亲聊天时,赵珊珊的父亲赵东红站在一旁抹着眼泪,“甚至在珊珊病情加剧住进东营市人民医院时,他还不让他姑父告诉我们。”李明兰说。
赵东红看着病床上的赵珊珊,眼里都是怜爱,谈到自己想给儿子换肾的想法,赵东红告诉记者:“我从孩子姑父那里得知珊珊病情的时候,脑子里嗡的一下,一片空白,我们知道只能面对现实,我们询问了相关的医生,通过医生得知治疗尿毒症的唯一办法就是换肾,我们老两口没有犹豫就决定给儿子换肾。”
“珊珊他妈在家里一直说把自己的肾换给儿子,来济南千佛山医院进行配型检测的时候,珊珊他妈是B型血,血型和珊珊就配不上,我和珊珊都是O型血,经过检测我的血型和其他各项指标都非常符合。配型成功之后,我们就想着早一点给珊珊换肾,不让孩子再遭那么多的罪。”赵东红告诉记者自己将会把自己的好肾换给儿子,“希望在明天的换肾手术之后,儿子的身体能接纳我的肾,也希望儿子能健健康康的,这样我们当老人的也就满足了。”
“现在我们几个朋友来看看珊珊,给珊珊鼓鼓劲,珊珊的妻子预产期就在8号,家里还需要人帮衬着,我们就不过来了,在家里帮帮忙。我们希望珊珊手术成功。”赵海防和记者说道。
希望顺利,重新撑起这个家
赵珊珊告诉记者,听说朋友要到医院看自己,他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早早的收拾好等着朋友们的到来。
据朋友们介绍,赵珊珊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只要朋友有困难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忙。毕业之后凭着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快餐店,这个小小的快餐店几乎成了家里所有的经济收入。大女儿的出生也给这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那个时候只要是过年过节,赵珊珊总会组织老同学们聚一聚,什么事都是他张罗。”同学赵海防说。在一旁的赵江伟忍不住说,“他是个热心肠,不管是哪个朋友有困难,只要是他知道了都会伸手帮一把。”
就在2011年赵珊珊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查出肌酐过高,医生建议回家养病。赵珊珊只好放下快餐店的生意,开始了漫漫治疗之路。“那个时候,自己晚上经常偷偷地哭,恨自己不争气。”赵珊珊说,前期都是靠一些药物维持,可随着病情的加重,2015年年初,赵珊珊开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的情况。一家人决定把他从东营转到济南与家人配型。父亲与赵珊珊配型成功之后,赵珊珊却不想换了,“觉得老人年龄大了,再把一个肾给我,我真是于心不忍。”
在家人的轮番劝说下,赵珊珊才决定换肾,但前提条件是要等到妻子生完孩子才去。赵珊珊告诉记者,妻子1月8号的预产期,一家人都期待着小生命的诞生,作为父亲的他更希望陪伴在妻子与孩子身边。“到济南配型成功后,医生建议尽快手术,现在与妻子相隔两地,互相都是煎熬。能做的就是靠电话彼此互相鼓励,期盼着春节能回家过年。”赵珊珊说。
说起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赵珊珊迟疑了好久,望着窗外的他眼里似乎泛着泪光,“希望手术一切顺利,自己赶快好起来,重新撑起这个家。”
(黄三角早报)
六旬老人济南街头卖画救子 儿子患病仍坚持创作
2014年12月29日上午,63岁老人宋传忠手举工笔画站在街头,在来往行人中显得格外显眼,这些画全是他儿子宋成文呕心所作。
有个画家儿子,宋传忠一家成了巨野老家全村老少羡慕的对象。可是8月2日那天,连续发烧一周的宋成文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生活。
“儿子患病后坚持创作,我虽然不懂画,但我希望把这些画卖出去,多换点治病钱。”宋传忠说,突如其来的病患,耗光家中所有积蓄,他们如今已走投无路。
老人街头叫卖工笔画
宋传忠是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宋庄村人。如果儿子宋成文没有患上白血病,他和老伴这时候还会像其他村民一样,没事串串门打打牌。可是,63岁的宋传忠现在却不得不从老家赶到济南,站在街头叫卖儿子所创作的工笔画。
12月29日上午,在历山路大润发附近,手举画幅的宋传忠如雕塑一样站在那里。“我一点不懂画,也不会说普通话,更不知道该怎么引起别人注意。”宋传忠连连叹气,有些人看到他身旁“卖画救子”的展示牌,表示怀疑,甚至质疑他是在骗取路人同情心。
宋传忠在此一连站了五六天,但至今没有卖出一幅画。而在附近租房休养的儿子宋成文正急等着治病钱。
“9月份在千佛山医院治疗了一个月,病情控制住了,就暂时出院。由于找不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医生建议采用我的骨髓,只有5分相合,风险高,手术费用也高。”宋传忠说,按照医生建议,儿子需要尽快接受骨髓移植手术,但高额手术费成了拦路虎。
儿子患病仍坚持创作
8月2日,对于宋成文是灰暗的一天。这一天,33岁的宋成文在连续发烧一个多周后,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且已经进入急变期。
在生病前,宋成文是家乡巨野县一家画室的画工。“他从小喜欢画画,在小学时已显现出很高的绘画天赋,书上、作业本上及家里的墙上,到处都有他画的画,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宋传忠说,宋成文长大后经名师指点,绘画技术越加成熟,后来到北京工作学习了十多年。最让宋成文和家人自豪的是,他在北京工作时,有幅作品被选中送给来大陆访问的宋楚瑜。
生病后,宋成文念念不忘绘画。当记者来到宋成文和父亲在附近租住的民房时,他正坐在床沿专心致志地描绘一幅工笔向日葵,床上铺满了他之前的画作。
宋成文说,现在看病花了很多钱,父母岁数已大,孩子都上小学,妻子也没上班,自己一旦不工作,这个家哪里还能生活下去。所以,他一边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吃药,一边坚持从事他最热爱的绘画工作。
有好心人想帮他办画展卖画筹钱
“自从孩子生病以来,两三个月就花了20多万。”宋传忠说,最近几年,他们家几乎年年和医院打交道,家里本来就没什么钱,这一下全掏空了。
2009年宋成文母亲干农活时误食农药,在巨野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2天,住院一个月救回一条命,花了不少钱。2010年底,宋成文3岁的儿子支原体肺炎,在济宁市附属医院治疗一个多月。2012年,宋传忠颈椎压迫神经导致腰部以下没有知觉,医生说要做手术,否则会瘫痪。手术很成功,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祸不单行,才过一年,年纪轻轻的宋成文竟然患了白血病。
“实在凑不出钱了,该借的都借了,镇上补助了1000元。”宋传忠说,儿子坚持作画,就是为了能卖几个钱,减轻家中负担,可是由于他不懂画,至今没有卖出一幅画。
“在老家巨野的画室,我一幅画售价在一千到两千元,可是爸爸不懂画,在街上不知怎么卖。”宋成文说,现在已经有好心人联系他想帮他办画展售画,如果画展能办成功,父亲就不需要再站街头顶寒风卖画了。 (生活日报)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