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荣城铁幕后“那些事” 为建城铁三推婚期

2014-12-22 17:21: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从2010年10月青荣城际正式施工,到现在即将开通,历时4年的时间里,很多人都在为之默默付出。他们不分黑夜、不惧寒冬的坚持在第一线。这其中,不乏很多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中有7个90后的年轻人,驻扎一线一天只睡4个小时吃两顿饭;也有双胞胎兄弟背井离乡齐上阵,还有军队复员来为青荣城铁建设奉献力量的“他”,险些为此失去了新娘……

  大众网记者 王宗阳

  编者按:从2010年10月青荣城际正式施工,到现在即将开通,历时4年的时间里,很多人都在为之默默付出。他们不分黑夜、不惧寒冬的坚持在第一线。这其中,不乏很多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中有7个90后的年轻人,驻扎一线一天只睡4个小时吃两顿饭;也有双胞胎兄弟背井离乡齐上阵,还有军队复员来为青荣城铁建设奉献力量的“他”,险些为此失去了新娘……

两张单人床拼凑起来的“婚房”,可屋里却没有暖气。

两张单人床拼凑起来的“婚房”,可屋里却没有暖气。

贾愿愿在工作中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故事就在你我身边。

  镜头一:7个“90后”全天轮岗,只睡四小时吃两顿饭

  在青荣城际济南通信段威海客专车间荣成工区,有一个为保青荣城际如期开通而临时组建的三室两厅温馨有爱的“家”。家里有“账房先生”,也有“掌勺大厨”。而这7个人中最大的是1990年出生,最小的是1993年,7个人共负责青荣城际的8个基站,18个直放站和沿途的10个隧道。他们工作的场所就是在车站仅10平米左右的运转室内,其中有1个定岗人员和1个见习大学生。24小时轮班工作,白天在值班室应急值守或者配合工程部门施工、排除故障,晚上到机房巡视并且向指挥部报告情况。

  自青荣城际进入联调联试试运营以来,他们有的人一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吃两顿饭,“工期紧任务重,丝毫不敢放松。”既是“家长”又是工长的雷霄告诉记者。每次交接班时,下班的人都会给即将值班的兄弟们一个拥抱,并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铁路通信施工、维护经常要在铁路‘天窗点’(高速列车是白天运行,所以铁路工人对高铁的维修养护都是在夜间进行,他们把这个维修点叫做“天窗点”)进场作业,对工作时间和作业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通信段的每位职工,都把安全看得极为重要。”雷霄说。

  作为“家长”,雷霄带领兄弟们把这个三室两厅的房间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其实最让我们感觉到有家的味道的,还是我们小小的伙食团和‘掌勺大厨’。”雷霄说。成立伙食团他们有先天优势,老二马腾在部队的时候就是饮食班的一员,掌勺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他的身上。虽然老二是主掌勺,但当他去现场上班的时候,自然还要有人接替这个位置,所以当他做饭的时候,总有些兄弟在一旁“偷艺”。“每次一块吃饭时,就算不说话也会觉着很温暖。”李继强说。

  镜头二:为建铁路三次推迟婚期,他差点没了新娘

  即墨北站是青荣城铁的新站点。为了保障通车时效,办公设备到位后,工作人员就进站紧张忙碌地工作了。办公场所的配套设施还没完全就绪,职工住宿和办公条件都没来得及完善。就在这个略显“简陋”的办公场所里,却住了一对新婚夫妻。

  26岁的贾愿愿是济南通信段即墨北客专车间的见习生,今年7月份他就被分配到青荣城际铁路,参与前期的提前介入施工及联调联试。由于工作繁忙,贾愿愿从来到即墨北之后就只回过两次家,他本定于7月24号的婚期也是一拖再拖。

  贾愿愿家在淄博,军队复员以后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可两个人在一起呆了不到2个月,他就被分配到青荣城际铁路,原定于7月份的婚期也只能被迫推迟。“结婚是一件大事,刚开始他跟我说推迟婚期的时候,我就十分生气,朋友也都问我们是不是出了问题,我都难以启口跟别人解释。”贾愿愿的新婚妻子刘海敏说。

  “能碰上新线开通,对我们刚参加铁路工作的人来说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既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也能算是铁路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贾愿愿说。因此,他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俩人的婚期也就只能改了一次又一次。从7月24号改到10月21号,再到11月21号。本以为婚礼可以如期举行,但往往事与愿违,随着联调联试施工的推进,工作量逐步加大,贾愿愿根本没有时间回家举办婚礼,就连平常回家休班都显得很奢侈,所以11月21日的婚礼也没有按时到来。“我如果再拖下去岳父岳母可能就不嫁女儿了,反正就是感觉挺对不起媳妇的,不过很谢谢她能理解我。”贾愿愿腼腆地说。12月12日,贾愿愿和刘海敏历经一波三折终于举办了婚礼。

  但是,新婚第二天贾愿愿就提前结束了婚假回到即墨北,妻子也陪同过来。虽说在同一个地方,但是俩人一个楼上工作一个楼下等待,一天见面的时间也不过三四个小时。“我们很多年轻的伙计都把青春洒在铁路线上,而我只是延后了婚礼,跟他们比起来我这都不叫事了。”贾愿愿一边说一边憨笑了起来。

  由于天气逐渐变冷,屋里没有暖气设备,刘海敏到这没几天就患上感冒,当和记者聊到家里人和新婚感受时,刘海敏的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这几天看他工作,感觉特别辛苦,也理解了他的苦衷,现在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我不在的时候,老公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当着记者的面,刘海敏第一次叫出了“老公”两个字。

  镜头三:双胞胎从佳木斯跑这来“比技术”

  于涵铭和于涵瑞是一对双胞胎,俩人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分开,小学一个学校、初中一个、高中也在同一所,应聘的时候恰好两人又从佳木斯同时应聘到济南通信段。但是一个分到了威海客专车间荣成工区,一个在烟台客专车间。

  因不在一个车间,通过电话、微信、视频来探讨技术问题,就成了他们兄弟每天的必修课。每次聊天他们的内容基本是这个模式:

  “今天我跟着工长去了机房。”

  “那你今天学了什么?”

  “不能告诉你,这是我们工区的‘秘密’,告诉你你知道的不就比我多了。”

  虽然聊天经常是这种逗乐、调侃的方式,把最近的收获和心得告诉对方,互相督促,相互进步。每次他们都会告诉对方一个新学到的内容,在互相“攀比”中总能学到不同的知识。“每次看他们聊天感觉挺欢乐的,既能减轻压力,又可以相互学习。”工长雷霄羡慕的说。

  平时兄弟俩人很难见面,前不久他们在文登站好不容易有了一次短暂的相聚,但是这两个“技术控”不是交流感情,而是埋头进了机房。适配线进入机房的时候要做2M头,他们自己就扒在那里看,观察师傅是怎么焊的,询问焊2M头的工艺具体应该是怎么样的。临走的时候这俩兄弟还给人师傅要了点2M的线和头,拿回家自己去练。“本想着好不容易他们兄弟俩可以聊聊家常,没想到还是在学习。”雷霄说。

  镜头N:他在铺设铁轨,她在检查电路……

  4年,说起来弹指一挥间.从2010年10月青荣城际正式施工,到现在即将开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此时他在铺设铁轨,她在检查电路,他们都在默默的忙碌着…如今,他们仍在不分黑夜、不惧寒冬的坚持在第一线。相信,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12月28日青荣城铁实现安全起航,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孙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