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棚湾的由来:济宁士绅扎皇棚迎驾康熙

2014-12-17 08:44:00来源:孔孟之乡 作者:张培安
分享到:

皇棚湾街位于济宁老运河南岸,南邻济安台里街,东与济安桥南路相邻,宽约2至3米。据记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夏天,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从北京通州坐龙船,来到了济宁草桥西运河拐弯处。

  皇棚湾街位于济宁老运河南岸,南邻济安台里街,东与济安桥南路相邻,宽约2至3米。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清初于老运河南岸建了一座天仙庙,庙前住有五至七户人家,也没有街巷名称。住在这里的人家以从事手工业、做小买卖为生。
  据记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夏天,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从北京通州坐龙船,来到了济宁草桥西运河拐弯处。那时山东巡抚叫赵世显、济宁的知州叫吴柽。两人听说皇帝要来,不敢马虎,立即组织人马筹备接待,并选定天仙庙临时搭皇棚接驾。龙船靠岸,康熙皇帝向迎驾的赵世显、吴柽问道:“到济宁了?什么所在?”答:“到了,万岁,河南岸有座天仙庙,北岸是个穷命庄。”康熙皇帝自言自语地说:“济宁的生意不是很兴隆吗?怎么还有穷命庄呢?”其实穷命庄就是当地百姓随便叫的名称,那里靠着运河,是一些外来人口来城里做小买卖的聚居之地,自然生活条件不算好,这里靠西还有个姑子庵,时有施舍,穷命庄就叫起来了。康熙这么一问,吴柽顿感这个叫法不妥,后有人建议这里是皇帝经过并停留之处,就把运河北岸草桥口西那一带改为“兴隆街”,取兴龙之意。济宁知州加强了这一带的救助施舍,这里真的兴隆起来了。
  次日,康熙皇帝巡览济宁运河沿岸景色,行至二神庙(今济圣街南首,济阳大街路南,祀关公、火神,济圣街原名二神庙街),迎面见一僧人跪献盆草。康熙皇帝问道:“所献何物?在何处当主持?”答:“此一桶万年青也。小僧法名际普,就在此地不远处。”康熙皇帝一听“一统万年青”几个字,打心眼里喜欢,说道:“走,我去看看。”走到一看原来只是一座小小的破庙,康熙皇帝说:“这不是小茅庵吗?”遂命山东巡抚赵世显在此地建个规模宏大的寺院。康熙御笔书“慈灯寺”,寺院落成后镶嵌在庙门前的木制红牌坊上。寺庙现已无踪,唯一留下的慈灯寺街,后与济阳大街合并。
  而天仙庙那一带,因了皇帝驾临,也成了风水宝地,居住的人越来越多,渐次成了街区,又因为此地扎皇棚迎驾康熙,从此运河南岸改名为皇棚湾街。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高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