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唯一健在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孙晋良回忆南京保卫战

2014-12-11 10:56:00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许亚薇
分享到:

  “机枪点名”是孙晋良记忆最深的几件事之一。几百人一起站成密集的队形,汉奸站在前面说话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这时候,背对着的日军早已将机枪架设好,汉奸话一说完,枪声即刻响起,“有的还会再刺一刀。”孙晋良说,12月14日那天,日军从难民所带走了近300人,这些人再也没回来。

  编者按:不要忘记历史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对历史苦难的痛感。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既是铭刻77年前惨绝人寰的民族苦难,又是警告罪孽深重的邻国正视历史,同时也以史为鉴,培养每个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信仰。即日起,本报推出“以国之名·聚焦国家公祭日”系列报道,通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亲述,带你了解那段历史,以及历经苦难的他们带给我们的启示。

  齐鲁晚报济南12月10日讯(记者 许亚薇)1937年,17岁的孙晋良去往南京参加救护,亲历南京大屠杀。作为我省目前所知唯一健在的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老兵,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前的12月10日,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与大多数抗战老兵一样,94岁的孙晋良即使忘了近两年发生的事情,也忘不了抗日战争时的艰难岁月。难得的是,乐观豁达的他毫不避讳向年轻人讲起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他说,痛苦都在心里,唯有知足让人活得踏实。

  10日在家中接受采访时,身体硬朗的孙晋良敬了个军礼。

  人物简介

  孙晋良,94岁,1920年出生于济宁微山;

  1928年,就读于韩庄镇韩庄小学;

  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

  1937年,当兵被拒后前往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救护工作;

  1938年,报考黄埔军校,最终成为十六期一总队炮科学员;

  1941年,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孙晋良历经弹药队队长、少尉排长,最终在洛阳担任国民革命军15军军属炮兵营营长。

  1948年底,不愿意打仗的孙晋良回到家乡。

  孙晋良给别人送他的东西列了个单子。

  比起从前

  如今的生活已经很好

  10日上午,济宁微山县下着小雨,在韩庄镇小房头村独居的孙晋良老人家中没生炉子,有些阴冷。老人说,见外面下雨没下雪,觉得不冷就没生。老人身体还算硬朗,可以自己生火做饭,偶尔出门遛遛。老人家里陈设简单,除了一台18寸电视机、一台老式录音机、一台崭新的空调以外,没有任何家电。但是,墙上的毛笔字和三面锦旗却异常醒目,上书“抗日功臣黄埔老将”、“民族英雄抗战老兵”等字。

  在孙晋良看来,比起从前,如今的生活已经很好,“我很知足”是他重复很多遍的话。

  上午9点左右找到老人的家里时,他刚刚抹着嘴巴吃完早饭。老人笑着说,前一天晚上看电视到10点,所以早上8点多才起床,因为心宽,所以睡眠很好。家人会时常去看独居的孙晋良,送去吃的。他说,自己吃饭清淡,很难与年轻人吃到一起,很少吃肉,喜欢南瓜胡萝卜和芋头,盐和油也吃得少,糖更是从来不碰。

  “除了心宽,这可能也是长寿的原因之一。”老人的孙子孙涵说。

  13日是第一个国家公祭日,最近有不少人到老人家里拜访。仅仅10日上午,孙晋良便接待了三拨访客。中午时分,关爱老兵网滕州地区的联系人时俊海说,老人家年纪大了,来访最好提前告知,最好将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陪老人聊聊天是好的,但不要让老人觉得累。”

  目前健在的抗战老兵,都是活着的历史,除了重大节日,他们更希望获得日常的交流和倾听。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石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