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在一段时间里,我让朋友不要给介绍本地的人,这里并不想冒犯可爱的本地人,只是心中有个坎一直过不去。有时候跟朋友说,要不随便找个凑合过吧,可内心总难免会回想起以前男友的贴心、细心,总觉得不能凑合.
“双十一”,一部分人在购物狂欢,一部分人在登记秀恩爱,但总有一部分人“独守空房”,自个儿“寻欢”。各个机构忙着组织相亲,各个好友忙着介绍对象,但很少有人走近单身青年的内心,听听他们的独白。
出《独白》这个小栏目,压力很大。找了七个单身案例,仅有三位受访者同意发布,独白的内容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他们并不是抱怨对社会和家人的不满,只是希望能够有人理解他们的现状,给他们空间选择未来。
有句话流行很广:“如果你不了解过去的我,就没资格评论现在的我。”到底是不是一种矫情,不如听听他们的独白。
(口述者:锋克、核桃、小惠 执笔人:小哥)
“锋克”——我有“脸”,家人要“面儿”
我姓许,暂且叫我“锋克”。男,27岁,略微地道的日照人。
原本我不想接受采访,因为找不到对象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好歹跟记者兄弟比较熟,也就凑合讲讲糗事。
从会走路起,我就跟着父母奔波于日照。从小就横冲直撞,身上有了不少伤疤,庆幸的是从没伤到脸。
说到脸,我长的不丑,自认为还对得起广大观众。当然,在父母眼中,我可能是除了梁朝伟、刘德华、吴彦祖以外最帅的男人了。
为什么说脸,是因为大部分的感情经历,都与这张脸有关。引申一点,“脸”还代表着“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脸”有“面”才配得上谈人生和感情。
我几乎不叛逆,所以小时候包括读书的时候,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高中在一中西校念书,较为宽松的学校环境让那时的恋爱显得十分美好,当然,毕业后自然是各奔东西。之后大学里谈过两个女友,一个是北方姑娘,豪爽大方,一个是南方妹子,温柔体贴,不过都是“见光死”。毕业回到日照后,都已经不再联系了。
毕业后的事业运还不错,由于家里有些关系,我被安排到当地一家国企工作。“国企”、“长相还行”、“性格不错”、“会体贴人”,这些优质标签原本让我不愁结婚,但父母的要求,让很多女性以及家庭望而却步。
我在家中并不弱势,虽然对父母十分尊敬,说什么都答应着,但自己说什么还是很中用的,唯独婚姻……
工作后,认认真真谈过一次恋爱。对方是一位“美编”,也就是给自己的公司设计一些宣传元素。也是日照人,不过父母是外地的。公司是一个大型私企,工资嘛,在2000以上,3000以下。说实话,在日照算凑合了。她很有理想,用着合适的方法不断进步,对我俩的未来也很期盼。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时候,我家出现了问题。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父母的工作。母亲,事业单位的小领导,家外强势,家内温柔。父亲,国企的小领导,赚钱多。工作之后给我介绍了“无数”个对象,不是这个主任的女儿,就是那个局长的千金,家庭条件用东北话说是“杠杠的”。
说实话,这些“千金们”,要么身材严重走形,要么公主病爆棚。我其实不挑,但好歹大体过得去才行吧。
于是,就有了工作后的那个女友。领回家的时候,父母还是十分客气,对小姑娘没有提出异议。但是对她的工作,以及家庭背景,父母犯了难,发了邪。
对方家中做点小生意,代理了几个消费品,给全市送货。家里条件也没多差,父母自己有房有车,为人也是不错。以后生活嘛,两家人真要和谐在一起,不会太差。只是工作说出去,有那么一点……不知如何描述。
父母掐的,也就是这一点。后来母亲跟我说,说白了就是他们想要的是个“面儿”。如果一个事业单位的小领导,“娶”回去一个小个体户的儿媳妇,别人会怎么看?朋友圈里会怎样议论?家里亲戚怎么看?以后如何开展维护关系的工作?还是娶一个小千金来的有“面儿”,至于未来的生活,是可以磨合的嘛。
挣扎了接近半年,在煎熬和奋战中,父母赢了。毕竟打着“生活经验”、“过来人”、“你还小”的称号,谁也抵挡不住这种洗脑攻势。
最近的这半年,父母又开始频繁的给我介绍对象,自然都是一些“千金”了。我也努力的去尝试接触,但是样貌与性格相投的毕竟还是少。这让我有些许的不屑,并不是对对方不尊重,只是对于直奔婚姻的相亲方式很排斥。
折腾这么久,转眼过年就二十八,以前还不觉得着急结婚,接近三十了,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婚姻问题。
父母近期倒是有所松口,说只要我喜欢就行,可内心还是期盼那份“面儿”……
“有个两全的事本身就难,遇到了算是幸运。遇不到,就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毕竟自己的选择,不会后悔。”
——“锋克”
核桃”——我是外地人,我想在日照结婚
“核桃”是初中时的朋友取的外号,那时学习成绩不好,朋友就调侃说吃核桃补脑。久而久之,大家都称我为“核桃”。
我在德州出生,并生活了19年。德州不是一个十分发达的地区,城市同样很小。父母做家具生意,人脉在当地很广。
2006年,日照的曲师大接纳了我。记得那年夏天,一个“女汉子”提着手拉箱,背着大袋子,只身一人坐火车来到日照。虽然没有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但一身臭汗还是让我抱怨了很久。很快,日照的美景征服了包括我在内的宿舍舍友。毕业后,我们顺利成章的留在了日照,也是在这个城市,我遇到了一生难忘的他。
大三的下半学期,日照的天气很舒服。
5月15日的中午,我跟朋友去文湖路的一家重庆鸡宫煲吃饭,聊的十分尽兴,于是多点了一些菜。结果在结账的时候,发生了电视剧上才出现的剧情,钱不够……
身边的几位好友都在外面逛街,央求了半天,老板也没有同意我们赊账的请求。于是在旁边吃饭的他,很男人的帮我们垫付了钱,互留电话后,之后的发展大家应该很清楚了。
我承认这种剧情很幼稚,但它确确实实发生了。他是日照本地人,在日职上学很上进,在学校很活跃。之后接近两年时间里,我们走遍了山东,小逛了全国,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日照的海。
毕业时,我几乎没有思考的留在了日照,幻想着未来的小家,一个不算小的房子,一个干净清透的阳台,一个热爱家庭的他。不管承不承认,每个女孩心里都有这样的幻想,这与矫情无关。
毕业的半年里,我换了三处工作,最终在一家还算不错的私企当上了会计。日照是个奇怪的城市,消费高的要命,工资低的可怜。家人看到工作稳定了,给我买了一辆车。他们也劝过我回家,但在男友与家乡之间,我选择了男友。
他比我大一岁,父亲是事业单位的老科长,十分和善。母亲则做着自己的生意,是典型的“女强人”,雷厉风行。第一次去家里做客,我表现得自然是很好,不说是大家闺秀,也不掉面儿。他的家人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后来出现的一些状况苦恼了我们。
这个苦恼总结起来很简单——“我是外地媳妇”。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打击面太广,但日照人喜欢找本地媳妇的思想还是很严重。多数外地媳妇或者外地女婿,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本地人的小“排斥”。这种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全国都是这种心态。
但问题是,日照这个小城,就这么大,再不接受点外地人,怎么能够发展的起来。后来的发展不想多述,有过这些经历的人应该可以理解,在这也不想抨击那些和蔼、可爱的叔叔阿姨们,希望我遇到的只是个例。
在一段时间里,我让朋友不要给介绍本地的人,这里并不想冒犯可爱的本地人,只是心中有个坎一直过不去。
最近,又认识了一位本地的日照人,家境一般,父母对我也很好,偶尔也会听到一些我是外地的风声,但他们还是比较开明的。有时我甚至想回到德州,过个安稳的小媳妇,但日照那么美,我很不舍……
“日照美,美到足够吸引人留步,但没有美到足以容下我。”
——核桃
小惠——大龄剩女伤不起,我想自己掌握爱情
我叫“小惠”,今年29岁。起初问记者能不能把年龄这段跳过,得到的答案是“NO”。说起来好像很丢人,但生活了29年,确确实实还没找到能够结婚的那个人。
我从小就是乖乖女,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都在父母的安排下度过。学习成绩倒是不错,考进了武汉大学。
2006年大学毕业,那年我22岁,自然是回到了日照。原因很简单:第一,父母希望我回来;第二,父母能给我安排工作。
其实说是乖乖女,我内心还是很有想法,只是父母过于强势,让我觉得争起来没必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性格,在家乖,在外“high”。当然不是胡作非为,只是更放得开,跟朋友在一起更放松而已。
大学谈过一个男友,临近毕业的时候就分手了。他是武汉人,身高172cm,我又比较高,168cm,家人肯定不满意。本身谈了两年发现两人有些不合适了,也就算了。
大学毕业后的那一年,正好赶上了应聘难的时期,所以一直没找到工作。在家待了几个月后,我实在熬不住了,商量了几次决定考研。
接下来,上海的三年生活彻底改变了我,我开始赚钱了。我的专业是艺术,研究生期间经常做一些家教和商演,上海的环境十分优越,赚钱不是问题。其实回头想想,当时一直跟着父母的安排走,一是父母强势,二是我的所有收入都来自于父母。你想啊,你吃家里的,拿家里的,花家里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听父母的。真要闹翻脸,离开了父母你能自己生活嘛。
研究生毕业后,我还是回到了日照进了一家银行。一切生活显得开始稳定的时候,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那么问题来了——我找不到对象!
较好的身材、较好的容貌、较好的性格、较好的工作,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些都是我引以为傲的“资本”,谁知道后来成为了“难点”。用朋友的话来讲,一个漂亮姑娘,还是研究生,家庭条件又那么好,谁攀得上呢?
工作后倒是接触了两位男士,一位是企业高管的儿子,父母的朋友,家里确实有钱。可是总觉得有些假正经,用年轻人的话将是太炫,聊了一个月后,就各奔东西了。另一位是普通的私企员工,赚钱肯定比我少,但很上进,对我也好,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不过在父母的阻碍下,又是好景不长,半年后散了。
其实父母的理由很简单,他们是“过来人”,认为物质基础很重要,包括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在劝我多留意一些物质基础好,工作稳定的男士。我不抵触,但是他们介绍的人确实不是我喜欢的。
后来我才发现,他们那一代人,对感情并不是淡漠,而是一种更强的忍受。所以,当感情开始冷的时候,他们更注重生活上的享受,这肯定离不开物质。换句话说,他们并不幸福,但有物质在,生活还是能过得去。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总用一句话顶他们:“如果你们本身的生活就不幸福的话,如果来指导别人的幸福呢。”不过,这里我并不想过多的说父母的原因,很多事自己不坚持是怪不得别人的。
于是,尴尬到来了!我现在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大龄女性。长相、条件一般的,我看不上别人;条件、长相好的,看不上我。跟自己差不多的吧,还有点不甘心。
一切循环下来,我29了。我着急了,父母也着急了。有时候跟朋友说,要不随便找个凑合过吧,可内心总难免会回想起以前男友的贴心、细心,总觉得不能凑合.
不过未来会怎样,我跟所有家人,也说不准了......
“现在明白了,关乎未来生活的事,还是需要自己多把握。父母与他人的建议,需要听。但日子是自己过,别等到大龄后,才后悔当初的不坚持。”
——小惠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徐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