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挣钱“看上去很美”

2014-11-02 07:53:00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王亚楠
分享到:

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汝忠介绍,大作物中棉花是最费人工的。机采棉,不仅要能机收,关键要收好,还要全方位降低农民种植成本,这就涉及到从品种到栽培、植保等一系列关键农艺技术。而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则已提上我省棉花产业发展的日程。

  “幸亏今年种的是机采棉!”看着眼前采收已接近尾声的7000亩棉田,东营市利津县春喜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春儒说。他告诉记者,今年国家不再实行棉花收储政策,棉价下跌明显,籽棉的收购价格每斤较去年低了1元多,近期还在不断下探。但由于采用了机采,一亩棉田还能净收益四五百元。
  而对于仍延续传统人工采收作法的大多数棉农来说,则没有这么幸运。人工采收合到一斤棉花上费用就高达0.8元-0.9元,已接近当前籽棉收购价格的1/4。全国多地棉花产区出现棉农惜售。
  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汝忠介绍,大作物中棉花是最费人工的。据悉,我省棉花常年种植100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二位,但近几年以每年50万亩的速度下降,原因之一就是机械化生产特别是机收程度不高。机采棉在美国、以色列等发展已经很成熟。而在国内,发展最好的新疆,现在也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机采棉。机采棉面积为何较少?
  机械价格高昂是一大原因。采棉机堪称农机里的“奢侈品”,我省仅有六七台采棉机。王春儒购买的是合资品牌,一台售价180万元,一天能收200多亩。据了解,还有些品牌售价高达三四百万元。扣除省市县各级农机补贴之后,王春儒实际负担了80多万元,这依然不是小数目。
  但王春儒说“合算”!他介绍说,一台好机器正常使用寿命能达到十年以上,“按一年20万元折旧,我7000亩棉田,亩产约500斤,折合到每斤棉花上才不到6分钱!”此外,油钱、司机工资一斤合0.2元,把籽棉售价比人工采收低的0.1元也算上,还比雇人采收成本低一半以上,而且机采棉种植管理中综合成本还能节约出一块,“这不就有效益了!”
  棉花连片种植面积较少是机采推广的另一个瓶颈。李汝忠说,只有大片连片种植,采棉机才能开进去。我省在这方面潜力巨大,“在我国,除了新疆,黄三角是最适合发展机采棉的。”他表示。
  更关键的是,机采棉并不是说只要买了采棉机就行了。
  李汝忠说,棉花的最大特点,是棉桃的成熟分层次,不是一次性熟。一般的棉花,可能中间的适合采摘了,上面还是青桃子,下面的已经落了、烂了。机采棉,不仅要能机收,关键要收好,还要全方位降低农民种植成本,这就涉及到从品种到栽培、植保等一系列关键农艺技术。
  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在棉花生产规模化程度较高的黄三角棉区,围绕棉花机收,已筛选出K836、鲁棉研36、37号三个适宜机械采收的棉花新品种,研制出精播成苗、增密化控、简化整枝、简化施肥、高效防控、催熟落叶等6项关键农艺技术,实现了品种、农艺、农机的有机融合,打破了制约棉花机械采收的瓶颈。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今年,我省按机采棉标准种植为12万亩,实行机采的棉花面积预计将接近2万亩,成为除新疆外内陆地区第一个实现机采棉突破的省份。而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则已提上我省棉花产业发展的日程。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毛德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