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我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将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举行。即日起,大众网推出“‘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评论,解析“一圈一带”战略规划实施,解读区域战略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敢当时评之三
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要突出特色优势
大众网评论员 韦国骞
这些年来,山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目前在全省形成了“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这四大板块的发展是各有特点的,比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涵盖的区域经济基础较好,且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发展路径日臻成熟;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在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省会的核心作用和辐射作用;而西部经济隆起带所涵盖的区域经济发展底子较薄,且没有龙头和核心城市,其经济联系和发展优势主要面向周边。正因为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具体情况,决定了其发展要突出特色优势、比较优势,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这样才能对周边地区产生聚吸优质生产要素的“海绵”效应和商品流通、产业辐射的“泵压”效应。
放眼西部经济隆起带,农业是西部各市的特色优势,也支撑着山东省的产业优势,这个优势不能丢,只能巩固和加强。工业是西部各市都需要加强的方面,但发展的侧重点应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例如,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体系和竞争优势。
我们看到,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发展基础较薄弱,这尽管是差距,但也并不妨碍该区域发挥后发优势、突出特色实现跨越发展。比如,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中,我们看到了“美丽新西部”这个提法,姜异康书记也提出过:“如果我们饥不择食,挖到篮子里就是菜,上一些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那不是政绩,而是‘败笔’,将要承担历史的责任,会付出更大的治理代价。”所以,不妨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全过程,着力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特色。统筹好环境生态承载能力,宁可经济发展得慢一点、财政收入少一点,也决不能上一些有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而西部大企业较少的现实情况,也在客观上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空间,不妨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西部经济隆起带的特色,还在于“四个发展高地”上——涵盖济宁、枣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涵盖临沂的“两型社会建设和商贸物流高地”、涵盖德州、聊城的“统筹跨越和生态低碳发展高地”、涵盖菏泽的“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之所以提出建设四大发展高地,而不是一个高地,就是因为西部各市各有特色。充分发挥各市县特色优势,才能建成由若干高地引领带动、整体隆起的连绵起伏的经济隆起带。
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潜力。一个城市有了鲜明的特色,就会增强软实力,一个区域突出了特色,就会增强竞争力。西部各市能不能突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的水平。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文明的发展。而随着一次次交通、通信技术的革命,城市在发展趋势上也呈现出圈群化特点。放眼全球,以巴黎为中心的西欧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海岸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东海道城市群等,都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圈发展的动力源;回望国内,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也都具有了一定规模。观察可知,在这些城市群内大都有一个特大城市,通过该城市的核心作用和辐射作用,实现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2013年8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已经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这标志着山东“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正式启动。“一圈一带”的发展对于打破山东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山东上承“环渤海”下启“长三角”的战略枢纽地位也有巨大提升作用。应当看到,现在的经济,是开放的经济。而从中央要求和自身省情来看,在“一圈一带”的发展中,必须要放宽视野,要有统筹协调发展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