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九曲独树头崔氏,梦萦“崔家大院”

2014-10-13 07:12:00来源:琅琊新闻网-沂蒙晚报 作者:
分享到:

现在的崔家大院已难觅踪迹,但是,无论是本地崔氏还是迁居外地的崔氏对老家的故事,历历在目,盼望重建崔家大院的心声也更加强烈。崔氏族人崔国光说:“一个家族能屹立不倒,贵在这个家族有其特有的骨性,我们崔氏家族世代相传下来的骨性告诫我们,尚俭、尚学、尚商、尚德。

  在临沂,10年前要说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肯定少不了河东区九曲街道办事处的独树头村,这个以崔氏居住而闻名的村庄除了拥有解放前素有“二临沂”之称的繁荣商贸以外,更是因为这个村留下了崔氏明清时期建造的宅院、祠堂、炮楼、庙宇等古建筑,而且中共中央华东局后勤部、临东区政府、独树头乡政府等均设在这里,进一步提高了崔氏以及崔家大院的名气。

  现在的崔家大院已难觅踪迹,但是,无论是本地崔氏还是迁居外地的崔氏对老家的故事,历历在目,盼望重建崔家大院的心声也更加强烈。 


昔日崔家大院。 

  人在外,家族的“魂”丢不得

  今年73岁的崔澍仁,久居南京,国内知名化工工程师,10月初,记者与远在南京的崔澍仁通电话进行了交流。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崔澍仁与奶奶居住在独树头村,这家算是独树头最大的一户地主。土地改革以后,崔澍仁家的房子被当做当时临沂县最大的粮仓——独树头粮仓。

  土地改革以后,崔澍仁的奶奶一直被独树头村里人照顾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过世。期间,崔澍仁被母亲接到南京,回想起独树头,崔澍仁至今感念独树头人宽己待人尚德的做派。是的,在崔氏家族文化中有这么一条:尚德。忠君报国,积德行善。崔氏家族均以儒学为根本指导思想,祖训倡导不能忘国,不能忘祖,乐善好施,惠及周边乡邻,只要遇到灾年便开仓放粮,不收任何利息。

  崔澍仁说,虽然今年他已经73岁了,但是,身体还算硬朗。从1946年离开独树头至今已是68年了,乡情难舍,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每年都会回去住上一两天。“根在哪,人的心就会朝哪里记挂。老家还有叔叔、舅一帮子亲戚,人越老,亲情越浓。”整个家乡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让崔澍仁很是骄傲,每次和学术界的友人谈起老家,很是自豪。

  在沈阳居住的崔卫国、内蒙乌海居住的崔淑银、兰州居住的崔丽华、在中国台湾居住的崔宝琳等等,记者致电这些崔姓后人,大家普遍表示,根在独树头,在外地居住久了,始终记得独树头崔氏的家族文化,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家族的魂。

  尚俭——因有先祖出家前家境贫寒,深知财富来之不易去却容易、成由艰辛败由奢的道理,所以后人一面广兴实业,一面告诫子孙后代不要羡慕奢华,勤俭持家,所建造的宅院规模虽然大,但皆就地取材,唯求实用、坚固、安全而已。也正因为尚俭之风代代相袭,崔家才历代不衰,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尚学——办学堂让孩子们免费读书。崔家历代重学崇智,特别是清末民初,崔联景捐资创办了临沂境内第三所小学,从这所小学走出去的人才不计其数。崔家重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后人读书明理,尊圣贤之道。

  尚商——积极进取,目光远大。既经营土地,又从事工业、贸易,带动了当地商贸的发展,成为物阜人丰、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

  崔氏族人崔国光说:“一个家族能屹立不倒,贵在这个家族有其特有的骨性,我们崔氏家族世代相传下来的骨性告诫我们,尚俭、尚学、尚商、尚德。”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