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山东文博会
本届展会历时4天,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近35亿元。
本届展会历时4天,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近35亿元。
济南市舜耕小学的学生收到了特殊大礼包——1200多件荧光衣。
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杨朝明,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朝明:中国儒学很精粹的一点,就是特别强调为政者的榜样力量。杨朝明:到目前为止,大概还找不出第二个人,像孔子这样,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受到无数的关注。
■人物简介
杨朝明,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历任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孔子文化学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 本报记者 卞文超
重视礼的教化功能
记 者:礼,是孔子思想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点。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礼是不是相当于人们行为的一个参照系,一个准绳?
杨朝明:是的。什么叫礼?孔子说,礼也者,理也。君子行为得当,循理而动。他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哪个人走出房间能不经过门户呀?人出入房间从门户走,就是礼。如果晚上有人从窗户里跳进来,肯定不正常。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礼在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教化功能。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的前提,是“成人”的基本要求。懵懵懂懂的孩子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的“成人”。在成人礼时,通过郑重其事的仪式,拜见有地位、有威望的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让青少年意识到自己开始迈进新的人生阶段。
但是,今天有的学校里,高考前大屏幕上滚动字幕:没有高考,你斗得过富二代吗?这种“励志教育”让人感到可怕。这培养的是一种“恨”的情感。学校不教育孩子仁爱的品德,却激发他们斗狠的一面。这是今天教育需要认真反思的。我们今天开展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可以认真研究传统的成人礼,借鉴其合理成分,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记 者:您认为传统的礼仪形式有必要去复原吗?
杨朝明:礼仪是文化的表层,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标识。礼仪的内在是礼之“义”。礼之“义”表达深层的东西,对礼的内涵的理解,体现出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都去穿汉服之类。但是物质条件这么好了,我认为一些礼仪活动如祭祀、典礼等,这些重大场合的服饰之类,到了该认真研究、逐步发挥其作用的时候了。
为政者的榜样力量
记 者:有些礼的标准仍然活在人们心中。比如,孔子主张君子治国。对于为政者而言,礼的要求是不是更高?
杨朝明:中国儒学很精粹的一点,就是特别强调为政者的榜样力量。儒家谈到“君子”和“小人”,这两个概念容易被误读。“君子”的本义是为政者,是对贵族男子的统称。后来的引申义,把道德高尚的人称为君子。道理很简单,因为责任越大,所以要求越高;既然是地位尊贵的人,那就应该是有教养、有德行、品格高尚的人。
为政者如果是高尚的人,既有君子之位,又有君子之德,这个国家就好治理了。对为政者的管理,要以“礼”驾驭他的内心,让君子有廉耻之节。孔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治理,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很大意义。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为国以礼、富而后教、修己以敬以及义利观、中和观念等,都对治国有积极影响。
记 者:但是孔子的本义被后世曲解了不少。在孔子身后的两千多年里,他曾经走上神坛,也曾被推倒和抹黑。怎么让孔子和今天的人们和解?
杨朝明:到目前为止,大概还找不出第二个人,像孔子这样,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受到无数的关注。关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评价,很多看法和观点明显对立。时至今日,模糊认识依然存在。
面对良莠并生、瑕瑜互见的儒学,我们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儒学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结合,片面强调君权、父权与夫权,那是汉代以后的事。但原始儒学“正名”“修己安人”和“仁政”“德治”等核心价值观念,今天依然深入人心。我们不应把二者混为一谈,而应更加关注原始儒学,澄清误解、明辨是非,弘扬原始儒学的真精神。
带着人类共同的困惑,孔子提出了很多基本的观念,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超越意义。孔子时代所确立的价值观,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是血肉相联的,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这些内在的特质,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和个性特点。
与时偕行的生命力
记 者:“礼”涉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有的礼仪形式改变了,是不是反映出人们价值观的变迁?
杨朝明:结婚,男女结秦晋之好,是整个家庭建立的基础。在传统社会里,从家庭伦理到政治伦理,从而延伸出了夫妻、父子、君臣等关系。男女的这种结合是非常神圣的,婚礼就要表达这种神圣性,使未来的家庭稳定、和谐、发展。
《论语》中还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为什么要对远逝的人“慎终追远”,其实考虑的还是现实的人间秩序。我有一位老师,不到65岁就去世了,在举行告别仪式时去了很多人,老师学生都为之泪下。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老师说:我死了以后有这个场面,就心满意足了。这说明,在丧礼这个特定的场合,大家都在思考人生,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记 者:有人说,信仰缺失是中国人最大的精神危机;还有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并没有解决信仰缺失的问题。您怎么看?
杨朝明: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传统中国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其实一直就是中国人的信仰。经过几千年的进化,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社会结构,靠的正是传统的孔孟之道。这个稳定结构使我们这个民族更和睦更和谐。
记 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如果今天有机会问孔子,会得到什么答案?
杨朝明:我认为,孔子还是他的观点:礼有损益。损就是去掉一些,益就是增加一些。夏、商、周三代的礼仪是“损益”的关系,今天也是如此。礼的形式有增有减,但内涵永远不会变,那就是礼之“义”,就是礼的内在精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明的生命力在于主张与时偕行。在新的时代,古老的儒学也将立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与世界所有优秀思想相互学习,以丰富、完善自我,焕发出无穷的生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