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需要立体化“保护网”

2014-08-05 07:21:00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分享到:

进入暑期后,侵害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恶性案件频发,引发了全社会对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又一轮深入思考。“五老”对口帮扶留守儿童  7月31日8:00,汶上县郭楼镇崔园村的退休老教师贺敬忠早早来到村里的留守儿童托管协会,给这里的孩子们辅导作业、谈心交流,做游戏。

  7月26日,留守儿童在托管协会学画画。

    面对眼花缭乱的诱惑,政府、学校、企业需携手肃清教育和社会环境

  进入暑期后,侵害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恶性案件频发,引发了全社会对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又一轮深入思考。
  当暑假成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管理薄弱期,促进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构建体系、防患于未然,借助社会力量进行补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日前,记者多方采访,在客观审视济宁留守儿童工作现状的同时寻找合理路径。
  □ 见习记者 赵德鑫
   求助电话找回“迷途羔羊”
  “小兰(化名)说是要去见网友,去哪了也不知道,现在连电话也打不通了。”6月15日,泗水县妇联12338热线接到了来自小兰姨妈的求助,话筒里的声音激动而颤抖。一个开学才上初二的小女孩,背着家人去外地与30岁的网友会面,是凶是吉已无需多言。
  小兰的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临沂打工,弟弟也跟着在临沂上小学,被留在家里读初中的她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到爷爷奶奶家。“得知女儿离家出走后,孩子的爸妈连夜从临沂赶了回来,一家人整天愁的茶饭不思。”泗水县妇联工作人员尹训玲反应很快,了解事情的大概经过后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试着联系小兰,劝她回家。
  “前段时间一直在陪着提审一个案子,事情和小兰的遭遇有点类似。”尹训玲联想起了小慧(化名)的经历。16岁的湖南姑娘高二起辍学打工,通过网络和一个泗水人谈起了恋爱。两人分手后,因老板没能兑现承诺,小慧想办法套出了其在股市中的八万块钱,并最终被告上法庭。而之所以由泗水县妇联陪审,是因为女孩的父母表示没空来处理此事。
  对正值青春期的留守儿童而言,社会中充满了诸如网络、娱乐场所一样的诱惑,哪一步迈错都有可能酿成悲剧。
  共青团山东省委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在2014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所作的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儿童自身年幼、思想单纯,辨别是非以及自我防护的能力弱,容易受到人身侵害或者意外伤害。另一方面,父母关怀的缺失,使他们容易产生暴力、偏执、叛逆等情绪,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这样的主观诱因下,如果再没有必要的公共引导和社会环境自净,这些孩子就很有可能成为迷途的羔羊。”尹训玲说,好在小兰是个比较能听进劝说的孩子,7月底,孩子已经回到了泗水的家中。
  “五老”对口帮扶留守儿童
  7月31日8:00,汶上县郭楼镇崔园村的退休老教师贺敬忠早早来到村里的留守儿童托管协会,给这里的孩子们辅导作业、谈心交流,做游戏。从2012年底起,贺敬忠就把每周到协会报道当做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汶上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超3万人。怎样引导和教育这些留守儿童,成了无数人关心的话题。对此,汶上县在3个社区和村中创办了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教育主体的留守儿童托管协会,68名“五老”人员对口帮扶84名留守儿童。
  “与留守儿童活动站一个人教育一堆孩子不同,托管协会更看重效果,长期一对一能够最大程度上赢得孩子的信任。”汶上关工委主任肖龙雪说,“长效”是托管协会的优势所在,另外,和老人接触多了,孩子们回家后也会更懂得尊重自己的爷爷奶奶。
  小国梁(化名)今年12岁,是贺敬忠的结对对象,经常见不到父母的他从7岁起开始有了厌学情绪。为改变小国梁的不良习惯,贺敬忠除尽心帮他辅导功课外,还会带他参加一些活动。国庆节,贺敬忠带着他去“五老”志愿者张茂路老人家参观红色档案;儿童节,协会带着他们去福利院,看望比他们更需要关怀的孩子……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国梁空余时间得到了最有意义的填充。
  “社会力量要有效作用于留守儿童,首先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安排多样化的活动,才能引发孩子内心的剧变,变得自理、自强、阳光、快乐。”肖龙雪表示,“五老”助学之所以能和孩子们擦出火花,正是因为其做法,就是针对社会教育的漏洞而展开的。
   多方合力才能形成体系
  “自从建起了留守儿童亲情联络站,不仅让留守儿童得到了看管,也帮助企业降低了工人的流失率。”汶上县刘楼镇法瑞特箱包公司总经理王中亮向记者介绍了亲情联络站带给他的种种好处。
  2009年,王中亮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法瑞特箱包公司,工厂里500名职工大部分都是女职工,孩子们在课下、周末、节假日等空当时段没人照顾,成了困扰员工生活的难题。
  于是,公司早早的腾出一间300平方米的空当办公室,专门用于组织职工子女活动。记者看到,每到上下班时间,公司就会派出一辆专车,接送职工子女。在联络站里,有专门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写作业,让孩子过上了妈妈上班也不无聊的暑假。
  汶上县刘楼镇党委副书记宋亚涛告诉记者,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学业失管、亲情缺失、安全失保、文化生活贫困等问题,刘楼镇已建立起12个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站,6个学校留守儿童之家,4个企业留守儿童亲情联络站。充分调动起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了一个互相补位的立体保护体系。从孩子出行到课程辅导,再到心理疏导都有了全程、全方位的保障。
  “刘楼镇的做法极具借鉴意义,也是一种初具形态的留守儿童保障体系。”济宁市关工委副秘书长张云沐说,暑假期间,还需要公安机关对娱乐场所进行彻查,避免留守儿童受到不良风气的浸染。同时,加强河流、工地等可能危及孩子安全区域的警示和巡视,让留守儿童可以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石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