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山东考察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省政府领导同志与网友面对面,谈民生、论发展、话改革。
“四德工程”以“孝、诚、爱、仁”为主题,为凡人善举立传。
习近平在柏林演讲时,讲述了诺博和汉斯两位德国专家的故事。
胜利之路》村史展 “这个灯原名叫马灯,五六十年代赶车,挂在车上用的,后来生产队打场的时候也用。■书记点评 在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 胶州市委书记 张德平 “乡愁”寄托着我们对过去生活的情感,承载着城市历史的人文记忆。
□白晓 报道 胜利村《胜利之路》村史展馆。
□本报记者 白晓 张晓帆
胜利村的
《胜利之路》村史展
“这个灯原名叫马灯,五六十年代赶车,挂在车上用的,后来生产队打场的时候也用。”4月2日,在胶州市阜安街道胜利村的《胜利之路》村史展馆里,60多岁的村民范天宝仿佛回到了当年火红的年轻岁月,品味着一件件老式的生产生活用具,回味起孩童时的记忆。
胜利村是一个城中村,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村庄的账面上只有不到一块钱的集体收入。近几年,他们发挥城中村的区位优势,建起了一公里长的商贸街,“孵化”出80多名小老板。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村集体收入2400万元。村庄也由以前的土大墙、鞍子瓦的小草屋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楼房。村子漂亮了,村民富裕了,该如何留住那些口耳相传的乡村记忆?
胜利村党委书记赵晓东告诉记者,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昔日相互守望的老村都变成了林立的高楼。为了把胜利村的好传统传承下去,让村里年轻的一代“记得住乡愁”,村里花钱建起了这个展馆。
记者在现场看到,《胜利之路》村史展馆共展出了马灯、泥缸、面罐等一百多件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另外还有180多幅图片配有详实的文字,通过前后对比,再现了村庄几代人拓荒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历程。
“很多东西我已经淡忘,更别说年轻人了。”范天宝边走边看,不时驻足凝神,抚今追昔,唏嘘不已。他说,希望这些专属于胜利村的乡村记忆能够代代相传,让游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得知胜利村建起村史馆,村子里老少爷们都纷纷前来观瞻。目前,村史馆已经接待了包括本村村民在内的3000多名参观者。
首个村级茂腔
历史文化陈列室建成
近日,胶州里岔镇大孟慈村建成了胶州市首个村级茂腔历史文化陈列室,这个陈列室是以里岔镇茂腔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功能建成的,整个陈列室展览内容涵盖茂腔发展历史、传承谱系、民间传说、珍贵照片、蟒袍玉带等道具文物。
据了解,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茂腔自发源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胶州市里岔镇大孟慈村是茂腔的发源地之一。开始是一种近似于现有茂腔的雏形曲调在本地区流行,百姓喜闻乐见,后来大孟慈村大户人家周敦堂成立了“大孟慈”戏班,周敦堂招揽当地优秀戏曲人才,对戏曲进行编曲配器,表演形式丰富为唱、演、念、打,并搬上舞台。
目前,大孟慈茂腔已有六代传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茂腔演员,也为胶州金光茂腔剧团等专业团体输送了很多优秀演员,编排了“四大京、八大戏”等一大批优秀曲目,经常在当地及周边诸城、高密、黄岛等地演出,影响力不断扩大。
青岛顺民茂腔剧团是孟慈茂腔的文化传送者,4月4日,团长韩廷顺告诉记者:“现在建起的这个茂腔文化陈列室能把保存下来的关于茂腔的历史文物展示给大家,真是件利民的好事,也是对茂腔的一种传承和保护。”据了解,这个陈列室也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陈列室管理者周兆华说,自从大孟慈茂腔文化陈列室开放以后,村里老少都赶着过来看,村里的宝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他心里很骄傲。
青岛市农委生态建设处副调研员孙永安说:“在新型社区建设中,织帽子等手工老工艺不能遗弃,地方戏曲等传统文化要传承下来,古村落、特色村庄也要保留,否则就没有了乡愁,只剩下空洞的回忆。”
美化环境,
才能留住原生态的村庄
4月3日,在胶州胶莱镇王疃社区,记者看到,进入村里的主干道正在进行全面整修,道路已基本整治完毕,路两侧新建了绿篱,种上了柳树、杏树,村民房屋也已进行了粉刷,并绘有一些极富乡村风味的图画。
在村东头,一处建设工地正在紧张作业,将于4月底建成的王疃社区污水处理厂是胶州市首家村级污水处理厂。“以前村里污水横流,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实现农村雨水、污水分流,日处理能力达500吨,满足未来20年的需求。”胶莱镇副镇长张瑞堂介绍,胶莱镇今年将建设2处镇级污水处理厂、4处村级污水处理厂,在未来3年时间里,污水处理将覆盖镇上所有村庄。“原来村里污水横流,味道很难闻。”胶莱镇王疃社区居民韩秀梅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搞绿化,建垃圾场,变得特别漂亮,村民生活与城里人没有差距了,比城里还舒服了。”
“从规划上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原生态的村庄留住,同时进行垃圾清理、环境美化、修旧如旧,这样,村民生活条件好了,生活习惯也不会改变,乡愁就留住了。”青岛市农委社区处主任科员杨斌说,城镇化不是一刀切、让村民都“上楼”,而是农村和城市各美其美,城市有高楼大厦、便捷交通,农村有青山绿水、房前屋后有花有草。
■书记点评 在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 胶州市委书记 张德平
“乡愁”寄托着我们对过去生活的情感,承载着城市历史的人文记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每个人都有一个对故乡的美好回忆,我们的城镇化绝不能以破坏乡土文明为代价,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传承优秀文化。
城镇化建设要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好那些流淌着浓郁文化气息的青山绿水古建,让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到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永驻胶州,建设有传承、有记忆、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村史馆里的乡村记忆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