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山东考察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省政府领导同志与网友面对面,谈民生、论发展、话改革。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用极限人生书写人生极限。
独生子女家庭是风险家庭。缺少亲情、遇到困难无助。
2013年,山东的小说创作在平静中踏实前行。刘照如的短篇小说《叶丽亚》,以片断和空白结构小说,不只在小说的技术上得心应手,而且更懂得藏巧于拙,以看似不经意的冷调叙事,讲出了人间诸多的不幸、不甘和不忍。
□ 赵月斌
2013年,山东的小说创作在平静中踏实前行。尤为可喜的是,艾玛的短篇小说《井水豆腐》获得第六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东紫的中篇小说《北京来人了》获得第五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王秀梅的短篇小说《父亲的桥》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13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以她们为代表的“山东女作家群”已成为驰誉全国文坛的一支文学劲旅。包括她们在内的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在中短篇小说领域勇猛精进,渐成“文学鲁军”之中坚。此外,王一、乔洪涛、杨袭、郝炜华、高玉宝、徐永、程相崧等青年新锐亦表现不俗,为齐鲁文学注入新鲜活力。
长篇创作算是“小年”
2013年是全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大年”,出现了金宇澄的《繁花》、余华的《第七天》、苏童的《黄雀记》、韩少功的《日夜书》、贾平凹的《带灯》、阎连科的《炸裂志》、马原的《纠缠》、李浩的《镜子里的父亲》、乔叶的《认罪书》、田耳的《天体悬浮》等一大批影响广泛的作品。
相比较而言,山东的长篇创作则波澜不惊,是略显拮据的“小年”。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很有分量的作品。《藏獒是条狗》是杨志军继《藏獒》《伏藏》《西藏的战争》系列之后又一部写“藏獒”的小说。这部作品脱离了对藏獒童话式的塑造,转而写人性,写人的精神回归和对信仰的呼唤。杨志军说,“在探讨好人与坏人这个问题上,小说对于人性的思考没有停止,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也没有终止,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人性之光的闪耀、心灵之力的存在、信仰救赎的可能。”
《公社的蝴蝶》记录了鲁南某农村从1948年至1984年近40年的艰难历程,讲的是人民公社干部和社员的故事。作者王昭溪曾是一名公社社员,这部小说全是亲历亲闻,作品中的60多个人物,形象鲜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王涛的《无处栖息》由六个中篇结构而成,作者运用了诸如魔幻、神秘、荒诞、象征等诸多现代小说手法,叙写了一个家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社会变革中最终走向覆灭的故事。
王秀梅的《蓝先生》、张锐强的《时间缝隙》、常芳的《爱情史》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此外,徐化芳的《祖谱》、范惠德的《孪生梦》、张建鲁的《追寻岁月》三部长篇皆写大跨度的家族轶事,各有其擅场之处。
中短篇持续“发力”
2013年,中短篇小说创作无疑是山东作家的亮点。既有张炜、尤凤伟、赵德发等实力名家领衔先行,又有王秀梅、艾玛、东紫、刘玉栋、范玮、宗利华等年轻作家强势亮相,他们的新作品不仅提升了山东文学的整体质量,也为其本人的小说创作打开了新的维度。
张炜在出版《你在高原》之后,进入了新的调整期,小说创作转向了一个神秘玄妙的奇幻境界。他发表的《莱山之夜》《蘑菇奶奶》《小爱物》等作品,便让我们看到“厚重”之外灵动飞扬的一面。获得“边疆文学·金圣文学大奖”的中篇小说《镶牙馆美谈》,也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的一个寓言化故事。一般童话大都以大人口吻讲给孩子听,张炜反其道而为之,他以孩子的口吻讲给大家听,这就使小说超越了通常意义的童话、寓言而具备了极大的阅读弹性,既可以把它当作主题单纯的神异故事,也可以对它的隐性文本作进一步的探究。
赵德发的中篇小说《下一波潮水》,写的是一个特殊群体——携带货物往返于中韩两国的“带工”者,既写出了国际背景下底层人群的艰辛沉浮,又写出了与之牵缠难解的个体的悲欢际遇,大视野和小情怀相生相映,体现出作家以宽广胸襟承载的体恤之心。
“刘玉栋这两年的新作显示了他破壁的用心,虽然他还是在乡土和城市这两类题材上用力,但书写面向均迥异从前。”正如评论家马兵所说,这位久负盛名的小说家确是在和自己的“老本”较劲。刘玉栋告别了童年叙事,化用了志怪谈玄的笔法,写出了《狐门宴或夜的秘密》。同时,他以写实应对僵硬的现实,写出了《烧伤》《家庭成员》。耐人寻味的是,看似圆满的《家庭成员》,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单少了“我”的故事,作者将“我”放逐到了文本之外,也为小说留下了幽微的关口。
范玮的中篇小说《太平》,承袭了作者惯用的“寻找”模式叙事。《小说选刊》编辑付秀莹认为,“《太平》可称得上是体现了小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优秀之作。”此外,范玮创作正在努力作出调整,《鸡毛信》《东野湖》《出故乡记》等作品即避免了花哨古怪的小动作,《太平》更是在质朴中蕴集了沉勇的气度。
艾玛、东紫两位女作家,皆非高产作家,2013年各有两部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和《中国作家》。艾玛的知识分子小说多有一种旷远的无奈和忧伤,透出左右互搏的思辨意味,其作品如同迷者自迷的葫芦套,让读者偶见乍隐乍现的微光。
刘照如的短篇小说《叶丽亚》,以片断和空白结构小说,不只在小说的技术上得心应手,而且更懂得藏巧于拙,以看似不经意的冷调叙事,讲出了人间诸多的不幸、不甘和不忍。
王秀梅的中篇小说《天衣》、短篇小说《父亲的桥》等,都可称上乘之作。宗利华的三部中篇小说《水瓶座》《师生图》《颈动脉》,叙事之中都有深竣的意义。
新“鲁军”不断崭露头角
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作家作品。牛余和的短篇小说《文老师上访》、方如的中篇小说《午夜广场》、嘉男的短篇小说《还乡》、《大雾》、王宗坤的短篇小说《意外之外》、柏祥伟的短篇小说《易时水》,分别被《小说选刊》等转载,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70后女作家近年势头看好,在全国各地的文学期刊频频露面,呈明显的上升姿态。值得注意的有杨袭的《痴语》、段玉芝的《一路平安》、祝红蕾的《槐杨街风物往事》、张悦红的《不陌生的陌生人》等中短篇小说。郝炜华还被《时代文学》的“文坛新势力”栏目重点推荐,刘爱玲的短篇小说《红》被《小说选刊》转载。她们的创作成绩使“山东女作家群”更加名副其实。
80后作家表现不俗,渐成气候。乔洪涛在《清明》《福建文学》等刊物发表了《哥哥去哪里了》、《父亲》等作品,程相崧在《文学界》、《小说林》等刊物发表了《绝唱》、《响器》等作品,杨牧原在《作品》、《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了《梁子的婚事》、《一泽清泉》等作品。在这些年轻作者身上,既可看到传统的烟火承继,更能看到勇于破茧、突围的锐气,他们的小说有着令人期许的明天。
此外,马金刚的《失物收藏者》、黄书恺的《夕阳缓》、卢金地的《睽败记》等中短篇小说,也都不可小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凤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