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啃下硬骨头 关键靠市场

2014-02-13 07:03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不断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现在来看,正是“政府之手”直接配置资源过多,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变成了一只“闲不住的手”,严重妨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不断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时至今日,人们更加相信市场的力量。
  越往前走越难。习近平总书记说,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啃下“硬骨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顶层设计为今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坚决进行市场化改革,认识上已没有障碍,剩下的就是如何用好市场无形之手,打破制度藩篱,破除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既得利益,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这绝对是一场攻坚战。
更相信市场的力量
  市场力量之大经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310公里,这是济南市历城区华龙路与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的距离;0.5元,这是2月3日两地500克香蕉的价格差距,华龙路3.5元,青云镇3元。一个省城,一个乡镇,同样都不产香蕉,是市场拉近了两地的距离。
  67万,这是与海尔员工一起,在交相互动中创造出高端热销产品天樽空调的网友数字,成就了2013年备受经济界关注的“天樽现象”。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互联网对企业的改变就是平台化,市场利益攸关方正从博弈关系变为共创共享价值的关系。
  靠不靠市场机制和手段,效果迥异。对此,省科学院院长王英龙深有感触。
  在今年省政府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建议时,王英龙讲了一个例子:拿企业的科研项目,50万元的项目企业要达到500万元的效果;拿政府的科研项目,500万元的项目100万元就可以交差,“就是开论证会,论证完算完,根本不管最终结果”。郭树清省长坦率“揭短”:拿政府资金的科研项目效果普遍不太好,造假严重,一些项目连立项报告都是编的。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市场配置资源就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放开可以更彻底一些,科研项目根本不用政府管,全部交给市场。”省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处长孟庆立表示,一个项目投入30万元,卖100万元,赚70万元,肯定都会干。现在,山东正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打破政府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项目设立、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的机制。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苏建华表示,当前政府通过计划调节的资源只占到2%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稀缺资源,但也就是这2%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制约着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在能源领域,目前,煤炭价格已经放开,但“两桶油”、“电老虎”依然高度垄断,为广大消费者所诟病。“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核心就是价格。”孟庆立认为,要让价格说话,实行有效的电力竞价上网,你一度电要价4毛,他要3毛8,肯定要3毛8的,“价格不合理,你托关系、走后门都不行”。但现在不是这样,政府确定你今年发多少电就是多少,多了不要。
  构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到底有哪些因素在起着制约作用呢?已经到了必须搞清楚的时候了。
政府之手再也不能乱伸
  政府应该以整个社会的发展为己任,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到处“圈钱”,更不能让“政府之手”到处乱伸,尤以土地财政为甚。
  没有土地无法进行生产、经营。当前土地已成为中国市场的紧缺要素资源。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财政是从征地开始的。孟庆立介绍说,从农民手中把土地征过来,目前每亩平均成本约4万元,稍加整理之后综合成本在10万元左右,“招拍挂”一转手到开发商手里动辄就是二三百万元。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生意”吗?地方政府若疯狂逐利,整个社会的生意就没法做。
  产能严重过剩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是“政府之手”乱伸的结果。本世纪初,钢铁、水泥、电解铝都过剩,一转眼10多年过去了,不断调整,不断淘汰,产能反而越调越多,民营企业可以后果自负,但谁为那么多国企买单呢?只能是纳税人!
  现在来看,正是“政府之手”直接配置资源过多,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变成了一只“闲不住的手”,严重妨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现在政府各部门自有裁量权太大,模棱两可的地带最容易产生不公平和寻租。”山东通广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纪伟说。这家公司主要做户外广告,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户外空间能否设置广告牌,管理部门的说法很模糊,有的企业不能做,有些企业协调运作就能做。
  “像城市繁华区域、高速公路沿线等有很多市场有需求的区域,大都没有详细的设置规划和可执行的管理标准,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多重管理相互掣肘。现在我的精力一半以上用于应付这些事。有一件处理不当,企业生存就可能有重大隐患,如履薄冰,累!”尹纪伟坦陈。
  管住政府“闲不住的手”,民营企业最期盼什么?最多的回答是: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法无禁止的,企业都可以大胆干!
  政府不能越位,但也不能缺位。
  市场本身也有缺陷,也会“失灵”。政府一定要在制定完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更有作为。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技术、能耗或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引导市场优胜劣汰。山东在这方面做得不错,连年提前完成淘汰落后任务,一些企业还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鼓励创业创新,完善兜底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社会对“政府之手”有更多由衷的期待。
国企改革仍需过市场关
  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一个问题始终绕不过去,那就是国企改革。目前来看,困难重重,任务艰巨。而没有国企的成功改革,不能实现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难以实现。
  1978年,经济学家董辅礽首次提出“政企分离”。36年来,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调整,国企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对很多国企来说,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依然未能完全成为现实,市场化运作仍不够成熟。一些国企行政化色彩过浓,效率低下、管理粗放,虽然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样样俱全,企业也上市了,但内部治理机构和运行多流于形式。
  作为政府的“嫡系”,国企毋庸置疑会受到政府照顾,但也有颇多烦恼。一位市属大型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不要以为企业有多少自主权,连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都是政府领导定的,政府很多部门都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指手画脚。
  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国有企业名义上属全民所有,但实际上是向少部分群体作利益输送,全民并没有从中受多大益。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认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优质资源基本掌握在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手中,能赚钱、好赚钱、赚大钱的生意往往是国企在做,或者必须依靠政府才能做,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行的时候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山东国企改革的任务非常重,需要政治勇气,更需要政治智慧。山东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清津认为,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已很清楚,可怕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下一步国企改革走向何处?无论是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还是政府部门负责人,不约而同的回答是:混合所有制。
  “只要确立了清晰的产权,牢牢掌握国有资本的控股权,根本不用担心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好比是子弹管住了,他手里有枪又有什么用?”苏建华形象地描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
  股权是政府的,收益是政府的,运作是市场化的,这并非不可能。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Temasek)是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运作则完全按照私有企业来进行。新加坡政府对淡马锡的经营活动监管但不干预,重大事项审核但不承诺,鼓励大胆自主经营但不失控。自1974年成立以来,淡马锡复合年化股东总回报率达到16%。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新加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模式。要推进山东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可能复杂很多,但对于适合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习、借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啃下硬骨头 关键靠市场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

网友评论
改革进行时:啃下硬骨头 关键靠市场_山东新闻_大众网

改革进行时:啃下硬骨头 关键靠市场

2014-02-13 07:03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不断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现在来看,正是“政府之手”直接配置资源过多,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变成了一只“闲不住的手”,严重妨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不断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时至今日,人们更加相信市场的力量。
  越往前走越难。习近平总书记说,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啃下“硬骨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顶层设计为今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坚决进行市场化改革,认识上已没有障碍,剩下的就是如何用好市场无形之手,打破制度藩篱,破除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既得利益,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这绝对是一场攻坚战。
更相信市场的力量
  市场力量之大经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310公里,这是济南市历城区华龙路与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的距离;0.5元,这是2月3日两地500克香蕉的价格差距,华龙路3.5元,青云镇3元。一个省城,一个乡镇,同样都不产香蕉,是市场拉近了两地的距离。
  67万,这是与海尔员工一起,在交相互动中创造出高端热销产品天樽空调的网友数字,成就了2013年备受经济界关注的“天樽现象”。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互联网对企业的改变就是平台化,市场利益攸关方正从博弈关系变为共创共享价值的关系。
  靠不靠市场机制和手段,效果迥异。对此,省科学院院长王英龙深有感触。
  在今年省政府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建议时,王英龙讲了一个例子:拿企业的科研项目,50万元的项目企业要达到500万元的效果;拿政府的科研项目,500万元的项目100万元就可以交差,“就是开论证会,论证完算完,根本不管最终结果”。郭树清省长坦率“揭短”:拿政府资金的科研项目效果普遍不太好,造假严重,一些项目连立项报告都是编的。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市场配置资源就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放开可以更彻底一些,科研项目根本不用政府管,全部交给市场。”省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处长孟庆立表示,一个项目投入30万元,卖100万元,赚70万元,肯定都会干。现在,山东正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打破政府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项目设立、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的机制。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苏建华表示,当前政府通过计划调节的资源只占到2%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稀缺资源,但也就是这2%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制约着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在能源领域,目前,煤炭价格已经放开,但“两桶油”、“电老虎”依然高度垄断,为广大消费者所诟病。“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核心就是价格。”孟庆立认为,要让价格说话,实行有效的电力竞价上网,你一度电要价4毛,他要3毛8,肯定要3毛8的,“价格不合理,你托关系、走后门都不行”。但现在不是这样,政府确定你今年发多少电就是多少,多了不要。
  构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到底有哪些因素在起着制约作用呢?已经到了必须搞清楚的时候了。
政府之手再也不能乱伸
  政府应该以整个社会的发展为己任,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到处“圈钱”,更不能让“政府之手”到处乱伸,尤以土地财政为甚。
  没有土地无法进行生产、经营。当前土地已成为中国市场的紧缺要素资源。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财政是从征地开始的。孟庆立介绍说,从农民手中把土地征过来,目前每亩平均成本约4万元,稍加整理之后综合成本在10万元左右,“招拍挂”一转手到开发商手里动辄就是二三百万元。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生意”吗?地方政府若疯狂逐利,整个社会的生意就没法做。
  产能严重过剩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是“政府之手”乱伸的结果。本世纪初,钢铁、水泥、电解铝都过剩,一转眼10多年过去了,不断调整,不断淘汰,产能反而越调越多,民营企业可以后果自负,但谁为那么多国企买单呢?只能是纳税人!
  现在来看,正是“政府之手”直接配置资源过多,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变成了一只“闲不住的手”,严重妨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现在政府各部门自有裁量权太大,模棱两可的地带最容易产生不公平和寻租。”山东通广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纪伟说。这家公司主要做户外广告,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户外空间能否设置广告牌,管理部门的说法很模糊,有的企业不能做,有些企业协调运作就能做。
  “像城市繁华区域、高速公路沿线等有很多市场有需求的区域,大都没有详细的设置规划和可执行的管理标准,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多重管理相互掣肘。现在我的精力一半以上用于应付这些事。有一件处理不当,企业生存就可能有重大隐患,如履薄冰,累!”尹纪伟坦陈。
  管住政府“闲不住的手”,民营企业最期盼什么?最多的回答是: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法无禁止的,企业都可以大胆干!
  政府不能越位,但也不能缺位。
  市场本身也有缺陷,也会“失灵”。政府一定要在制定完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更有作为。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技术、能耗或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引导市场优胜劣汰。山东在这方面做得不错,连年提前完成淘汰落后任务,一些企业还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鼓励创业创新,完善兜底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社会对“政府之手”有更多由衷的期待。
国企改革仍需过市场关
  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一个问题始终绕不过去,那就是国企改革。目前来看,困难重重,任务艰巨。而没有国企的成功改革,不能实现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难以实现。
  1978年,经济学家董辅礽首次提出“政企分离”。36年来,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调整,国企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对很多国企来说,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依然未能完全成为现实,市场化运作仍不够成熟。一些国企行政化色彩过浓,效率低下、管理粗放,虽然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样样俱全,企业也上市了,但内部治理机构和运行多流于形式。
  作为政府的“嫡系”,国企毋庸置疑会受到政府照顾,但也有颇多烦恼。一位市属大型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不要以为企业有多少自主权,连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都是政府领导定的,政府很多部门都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指手画脚。
  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国有企业名义上属全民所有,但实际上是向少部分群体作利益输送,全民并没有从中受多大益。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认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优质资源基本掌握在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手中,能赚钱、好赚钱、赚大钱的生意往往是国企在做,或者必须依靠政府才能做,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行的时候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山东国企改革的任务非常重,需要政治勇气,更需要政治智慧。山东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清津认为,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已很清楚,可怕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下一步国企改革走向何处?无论是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还是政府部门负责人,不约而同的回答是:混合所有制。
  “只要确立了清晰的产权,牢牢掌握国有资本的控股权,根本不用担心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好比是子弹管住了,他手里有枪又有什么用?”苏建华形象地描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
  股权是政府的,收益是政府的,运作是市场化的,这并非不可能。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Temasek)是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运作则完全按照私有企业来进行。新加坡政府对淡马锡的经营活动监管但不干预,重大事项审核但不承诺,鼓励大胆自主经营但不失控。自1974年成立以来,淡马锡复合年化股东总回报率达到16%。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新加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模式。要推进山东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可能复杂很多,但对于适合自己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习、借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啃下硬骨头 关键靠市场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