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手写春联只剩“老将出马”

2014年02月03日 07:55作者:彭辉来源:大众日报

我们家去年贴的春联,是外甥女雅昕写的,她上书法班学过毛笔字,兴致一来,写了好几副到处送。看我们写春联有意思,8岁的女儿睿懿也过来凑热闹,她已在书法班练了一年多的铅笔字,写出的毛笔字也像模像样,深得父亲赞赏。

  我们家去年贴的春联,是外甥女雅昕写的,她上书法班学过毛笔字,兴致一来,写了好几副到处送。字虽然有些稚嫩,但一看就是学生字,贴到门外倒也别有意趣。今年她要参加中考了,学习比较紧张,没了那份雅兴,谁来写春联就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兄弟姊妹四个,还真没有一手能拿得出门的毛笔字。看来,只有请“老将出马”了。年三十的下午,父亲轻轻蘸一下墨,稍稍定一下后提笔疾书,“人寿年丰新春到,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是“马年大吉”,一气呵成,结构匀称,笔锋有力。
  看我们写春联有意思,8岁的女儿睿懿也过来凑热闹,她已在书法班练了一年多的铅笔字,写出的毛笔字也像模像样,深得父亲赞赏。
  贴好春联之后,就写毛笔字这个事,我认为还真值得思考一番。父亲那一代,毛笔字是童子功,甚至参加工作后,毛笔还是主要书写工具。而到了我们这一代,上学写字就是用铅笔钢笔。小时候,父亲也教过我写毛笔字,可我正是贪玩的年纪,写了几天就放下了。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似乎也重视不够,像我这样70末的一代,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从来没有在课堂上摸过毛笔。
  我一直认为,毛笔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独特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密码,顿笔收笔之间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情趣素养。最柔软的笔尖能写出最刚硬的字体,而刚柔相济阴阳调和,不正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性格特征吗?
  我们这一代人在传承传统文化上有了“断层”,可喜的是,毛笔又出现在下一代的书桌上。为了弥补小时候没有练好毛笔字的遗憾,我引导女儿报了书法班。
  特长班传承中国文化,我举双手赞成,剩下的问题是要提升授课人的素质,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走了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陈凤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