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济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首善之区

2014年01月18日 08:09作者:王德琬 赵磊来源:大众日报

近日,济宁又制定下发了《关于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围绕目标的实施,济宁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七大工程’建设。

  △世界儒学大会

  △感悟儒学

  △好媳妇好婆婆

  △志愿者受到表彰

  □王德琬 赵磊

  2013年12月10日,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肩负特殊使命、也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我们一定要不辜负习总书记的重托和期望,以更大力度实施文化“突破曲阜”战略,加快推进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打造首善之区上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济宁研究确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打造首善之区,济宁有着传统文化优势,又有基础教育优势。近年来,济宁通过开展“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传承中华美德。目前,全市中小学诵读活动普及率已达到100%,有85%以上的中小学校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从2007年起,济宁广泛开展了评选道德模范和济宁好人等活动,为公众树立起道德榜样。积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并创新开设了“道德讲堂”,在全市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镇启动了“道德讲堂”建设工作,颂德歌曲、记录好人雷锋或郭明义的事迹视频、道德模范的现身讲述都可以成为“道德讲堂”的内容。近年来,济宁市涌现出“爱民好支书”郭奉林、“永不褪色的先锋战士”谢立亭、“百姓贴心人、平民检察官”段成华、“路见不平、制服歹徒”的丁曙光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道德模范人物,评出“济宁好人”110名,其中55人入选“山东好人”,5人入选省级道德模范,入选数量全省第一。
  近日,济宁又制定下发了《关于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建设目标,到2017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孔子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儒学研究传播水平全面提升。到2020年,把济宁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城市、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和公民思想道德首善之区,成为独具儒家文化特色、凝聚全球华人的文化圣地和共有精神家园。
  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围绕目标的实施,济宁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七大工程’建设。”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六进普及工程”。深入实施“研究传播工程”,打造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充分发挥孔子研究院在世界儒学研究和传播中的特殊作用,全面提升儒学文献收集、信息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博物展览等各项工作水平,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发挥好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等高校和专门研究机构在儒学研究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孔子学院总部文化体验中心等载体建设,规划建设论语书院、石门书院、尼山书院、峄山书院等一批现代书院,持续办好孔子文化节、尼山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精心组织“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评选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孔子文化品牌。深入实施“道德提升工程”,构建道德建设首善之区。把曲阜、邹城、任城作为首善之区建设试点,大力实施“爱德、诚德、孝德、仁德”教育工程,努力打造富有济宁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品牌。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加强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济宁市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县级图书馆、文化(艺术)馆、档案馆均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文物重点县建设博物馆并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实现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95%以上的行政村和社区建有村文化大院或社区文化中心,建成比较完善的“10—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力争2014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城市行列,2017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深入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其中包括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大运河济宁段保护和申遗工作。深入实施“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尼山圣境、东方文博城、兖州兴隆文化园、汶上中都佛苑文化产业园、梁山水浒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为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济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各项政策。完善文化投入保障机制,保证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预算,用足用好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并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着力实施“孔孟之乡文化名家”等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切实加强专业文化人才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扶持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大力培养文化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不断加大对德艺双馨艺术名家、濒危稀有剧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保护力度,积极扶持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陈凤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