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寿光文化之星李彩华:从刨工到作家

2013年12月20日 07:57作者:吴庆辉来源:大众日报

“20多年前我是一名机械厂工人,下岗后我摆过地摊、开过超市、卖过早点,后来因为写作特长到企业家协会上班。在寿光市作家协会举办的李彩华作品研讨会上,作家李升连这样评价李彩华的作品:“她亲笔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

  □ 见习记者 吴庆辉

  “20多年前我是一名机械厂工人,下岗后我摆过地摊、开过超市、卖过早点,后来因为写作特长到企业家协会上班。无论职业怎么变化,我一直没放下的、也舍不得放下的,就是手里的笔。”12月16日,寿光本土作家李彩华告诉记者。
  在寿光市作家协会举办的李彩华作品研讨会上,作家李升连这样评价李彩华的作品:“她亲笔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许许多多平凡的生命、真实到触手可及的故事,都在她的笔下鲜活了。”
  受家庭影响,李彩华从小就喜欢读书、写作。“我父母都是教师,他们一直鼓励我写作。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给了我一个小本子,让我把自己喜欢的话抄下来。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写日记,一直到现在都未间断。”李彩华说。
  1986年,李彩华高中毕业后到寿光第二纺织机械厂做了一名刨工。18岁的她,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热衷于文字创作。“厂子里有20多个喜欢写文章的年轻人,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论地,交流写作方法。这么多年过去了,绝大多数人都不再写了。”李彩华说。
  “李彩华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她的坚持。”读者黄艳凤说:“她在跟人聊天时,会随手拿个小本子把别人一些精彩的话记下来,用作日后创作的素材。”重视积累别人的语言、注重观察身边的小事,是李彩华获取灵感的直接方法。
  “创作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李彩华一直坚持的信念。
  “有一次,我偶遇当年厂子里的一位同事,得知他还在用着30年前的那台老机床。一个工人把一辈子的感情都倾注在一台机床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这种可贵的坚持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之后,李彩华历时两年,五易其稿,创作了反映一线工人生活变迁的长篇小说《铁火花》。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赵德发在谈到李彩华的《铁火花》时这样评价,“(作品中)不同人物对于命运表现了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奋起抗争,有的人消极沉沦,还有的人随遇而安,默默承受,在生活的最底层绽放着人性的光辉。这一切,引人共鸣,发人深省。”
  1994年,李彩华在《寿光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2005年,李彩华第一本散文集《做女人的感觉》出版;2007年,李彩华主持编写报告文学集《流金岁月》;2011年,李彩华入选首批“齐鲁文化之星”;2012年,李彩华长篇小说《铁火花》出版。
  “这些作品都是我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希望我的文章能让更多的人获得正能量。”李彩华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李彩华:从刨工到作家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