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山东农村学校软硬件全面向城市学校看齐

2013年12月04日 06:51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于2013—2015年实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三年计划投入139亿左右。

■核心提示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我省持续加大政府责任,不断增加投入,教育发展的环境日渐完善。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等工程,在一件件落实中。很多长期存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突破,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坚定。
  □ 本报记者 江昊鹏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宋培华 马广刚
  
  11月29日,记者乘车前往济宁市梁山县杨营镇中心小学采访。距离还有数百米,杨营镇中心小学教学楼醒目的粉红色外墙就映入眼帘,在一片以灰白色调为主题的乡村建筑中,这所小学俨然成为了地标性的建筑。2011年,省发改委、财政厅、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确定从2011年起,用5年的时间,在全省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在标准化建设的浪潮中,梁山县乡镇原先破旧的校舍开始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校舍改建——
不好的变好,好的更好
  标准化建设工程,涵盖了学校场地标准化建设、校舍标准化建设、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师资配备等建设工程。在2009年,山东省就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全省中小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或重建,使其达到当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防御其他地质灾害和防洪、防台风、防火、防雷击等安全要求。截至10月底,全省竣工项目56025个,面积达4538.14万平方米,累计筹集资金332.87亿元。
  在经济状况较好的章丘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近年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章丘市教体局局长李忠新介绍,2009年以来,章丘市先后改造、加固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近16万平方米,新建篮排球场77个,塑胶操场36个,新建、重建中小学校31所,各级各类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部达到山东省中小学办学校条件标准。“除了校舍的改造重建,章丘市近四年累计投入1亿元,在全市中小学校添置和更新了学校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装备,全市160处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建立校园网站,形成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网络系统。”李忠新说。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于2013—2015年实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三年计划投入139亿左右。
  梁山县工业基础差、经济总量小,原先有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近几年,梁山县累计投资1.7亿元,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校舍维修改造、校安工程等项目,农村中小学校里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梁山经济开发区良福小学三(1)班学生薛亚冉高兴地说:“教室都粉刷成了橙色的,在新教室里上课很开心!”良福小学校长李晓力告诉记者,条件在逐步变好,家长也逐步满意,送孩子去城里读书的减少了。
饮食取暖——
生活条件标准化
  “现在厕所都是水冲式的,不仅方便,还很卫生!”在梁山县杨营镇中心小学,看着刷成粉红色外墙的新厕所,校长苗翠峰告诉记者。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不仅对安全隐患校舍进行改造,同样对消除旱厕和改善就餐条件提出了严格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旱厕要改造成水冲式厕所,办学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学校鼓励改造成沼气环保厕所,彻底改善中小学校卫生条件,减少疾病传播源。寄宿制中小学校通过对现有食堂、餐厅的改造,达到办学条件标准,非寄宿制中小学校要根据学生在校午餐需求,建设规模适中的食堂、餐厅,规模较小的学校和教学点,可利用闲置校舍,因地制宜改建食堂或新建“小伙房”。
  “厕所、食堂、热水等与学生生活条件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中,这些都非常重要。”济宁市教育局校舍安全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志勇说到。
  在良福小学,一座可以容纳五六百人的食堂已经建成,食堂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良福小学一年级教师程艳峰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学生可以吃到热饭热菜,还有干净热水,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来说真是非常重要,教学条件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同样也得上去!”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山东省就启动了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即热水、热饭、取暖、改厕,简称“211工程”)试点,利用新型环保能源,解决师生喝热水、吃热饭、冬季取暖和改厕治污问题。在试点基础上,自2010年起,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211工程”,截至2013年省级财政结合中央财政资金共安排专项资金3.66亿元。目前,“211工程”已纳入全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全省农村中小学热水、热饭项目基本完成,取暖和改厕问题计划在2017年前彻底解决。
开足课程——
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省教育厅巡视员陈光华说:“学校的办学条件、校容校貌的变化,得民心、顺民意,受到广大师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热烈欢迎的重大民生工程,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梁山县方庄教学点在几年前还存在校舍状况差、装备条件基本空白、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通过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后,该教学点已建造了抗8级地震的新教学办公楼,教学点老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微机室里,新购置的31台电脑摆放整齐。方庄村村民方伟民说:“原先村里的教学点设施太破,就想把孩子送到镇上的小学去读书,但孩子才一年级,路途遥远,接送都很不方便。现在教学点办好了,条件改善了,当然愿意让孩子在村里上学!”
  梁山县教体局副局长翟献民说:“通过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学资源日趋均衡。现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配备逐步齐全,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基本上都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标准化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在中小学办学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我省及各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着力推动师资流动,保证边远不发达地区、教育薄弱地区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今年11月20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在意见反馈会上认定,山东省2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
  陈光华表示:“现在标准化工作还在继续实施,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在全省范围内尽快达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办学条件的改善,最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

  原标题:标准化建设的教育均衡指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