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高密市咸家工业区 走活兴家立业一盘棋

2013年11月22日 09:18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咸家工业区工作人员骑公务自行车到瑞创橡塑装备物联网项目工地了解企业项目进度情况。包括民情联系卡在内,公务自行车、流动社区、一线日志这“亲民四部曲”成为咸家工业区干部转作风的法宝。

                          □记者 王佳声 报道  咸家工业区工作人员骑公务自行车到瑞创橡塑装备物联网项目工地了解企业项目进度情况。

    □ 见习记者 张鹏
    本报记者 王佳声 
  近年来,咸家工业区秉持“工业兴区、农业稳区、党建领区”的三区战略,以“走群众路线、转工作作风”为主线,以“矛盾纠纷全部化解”为目标,从基层党建、群众工作和保障民生三个方面入手,维护区内和谐稳定。自2011年1月成立至今,近三年无越级上访,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在区内,先后荣获平安高密建设先进单位、群众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11月14日高密市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咸家工业区以93.79分的总成绩位居第一名。
新项目都设立党小组
  11月12日,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该区利华纺织的工作车间内张贴着“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的牌子。据介绍,在2011年咸家工业区刚成立时,就在全区近百家纺织企业中开展了党员亮身份、亮承诺等激励活动,激发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为实现工业兴区目标,咸家工业区党工委高度重视企业党组织建设,成立了纺织产业党总支,将纺织企业党支部纳入管理。通过单设或联建方式成立了13家企业党支部,23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其他纺织企业党员全部纳入管理。
  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党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党工委书记到区工业运行咨询委员会成员,再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有包靠的企业,引导企业负责人转变观念,克服小成即满的现状,进行二次创业。
  通过引领,华振、利华、建华等34家纺织企业加入了设备更新先行队,已累计投资3.7亿元,更新高档设备2874台(套),年产人棉5亿米,使咸家工业区成为全国最大的人棉生产基地。
  2012年初,咸家工业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成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地建设了近20个过亿元项目。为超前做好这些新项目的党建工作,咸家工业区成立了党员服务之家党支部,所有新项目都设立了党小组,新项目党员全部纳入正常管理,将企业优秀人才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目前,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6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
  新项目党组织的及时覆盖,真正让落户企业在咸家工业区安家乐业,近20个过亿元项目或建成投产,或正在紧张施工中。
  咸家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禚朝晖说:“咸家工业区坚持把党的建设紧紧抓在手,以党的建设引领发展、保障稳定,基本实现了三年打基础的发展目标”。
让“刺头村”变成先进典型
  咸家工业区唐家村以大棚西红柿种植为主,村级道路网化工程施工前,该村中心街、出村路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蔬菜商不愿来收购,碰上连阴雨,西红柿运不出去,全部霉烂在家里。柿子烂了,人心凉了,情绪、问题自然就多了,唐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刺头村”。
  2012年,咸家工业区投资1100多万元对村级道路全部进行硬化、拓宽,24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连”。现在,唐家村西红柿销路打开了,村民腰包鼓了,心气顺了。
  “转化后进村就等于为稳定安上了安全阀,为发展上了加速器。”禚朝晖说。基于这一认识,咸家工业区因村施策,对症下药,成功转化了杨兰、唐家、高屋、贾唐四个后进村,稳定了农村大局。今年前三季度,910余件矛盾纠纷全部在区内化解。三年来,全区未发生离开高密的上访事件。
  咸家工业区通过选准带头人,用好辅佐人推进村委班子建设。从致富能手、企业骨干等群体中选拔常住本村的优秀青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回请村内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担任支部委员,当好班长的助手、班子的二传手,协调班子内的关系。唐家村通过选拔华振纺织车间主任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回请咸家小学原校长进班子担任支部委员当辅佐人,促进了3个项目的顺利落户。
  杨兰村曾经10年“两委”班子不健全、不作为,由此引发当地人地矛盾突出、治安案件频发。2011年1月,借势咸家工业区成立,区党工委通过征求全村意见,选齐配强新班子,结束了村党支部书记十年八易的局面,新班子顺利完成130亩调地任务,新修了8条村内道路。如今,村民编出顺口溜“杨兰村面貌变,村两委事事管;浇地不用再愁电,水泥路修到家门前。”2012年,杨兰村还被评为咸家工业区支持项目建设先进村。
小联卡发挥大作用
  咸家工业区山丰新村新规划建造了居民小区,村民都陆续喜迁新居,但年过六旬的康学良却犯了愁,自己身体不好,老伴年纪也大,女儿在外地打工,找谁来帮忙搬家?他试着拨通了“民情联系卡”上唐楚社区管委会干部刘栋的电话,不到5分钟,一辆小货车载着五六个小伙子就到了家门口,帮着他把全部家当搬进了新居,并一一摆放好。“小小联系卡真是起了大用处。”康学良感慨说。
  截至目前,“民情联系卡”已发放5000张,接受村民咨询72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58件。
  包括民情联系卡在内,公务自行车、流动社区、一线日志这“亲民四部曲”成为咸家工业区干部转作风的法宝。
  11月12日下午,记者在咸家工业区党政办公室见到刘栋。自从开展流动社区、干部下沉以来,他一直在村里帮忙解决问题,上午刚为山丰新村8户养殖户丈量出养殖用地。“现在过来了解下小麦直补的政策,回去通知到各村明天开会研究。”刘栋对记者说。
  目前,流动社区共接受群众、企业咨询4100余次,处理邻里、经济等矛盾纠纷25起,为群众新上特色养殖、食用菌种植等致富项目18个。
  咸家工业区党工委决定,凡区内办公事的,除处理个别急难险重任务外,一律取消公务汽车,全部改骑公务自行车。如今,骑公务自行车下村下企业在该区已成为常态,截至今年10月,该区节约燃油开支达2.4万元。一位村民说:“看到干部骑自行车办公事,感觉特别亲近,也更愿意和他们说真心话了”。
  翻开咸家工业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刘同杰的《一线日志》,记者看到其10月1日的主要工作是:对区内群众《兴家立业》简报收到情况进行电话随机抽查,抽查范围涉及岔河、咸家两个社区,共8个村,16户。后面还有联系群众的姓名电话和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自《一线日志》制度推行以来,共收集群众诉求及意见建议1480件,其中重修小辛河桥、村级自来水改造等1200余件得到落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走活兴家立业一盘棋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