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6427名“第一书记”力助沂蒙乡村 新上项目3583个

2013年11月12日 06:48作者:王洪涛来源:大众日报

“群众讲坛”是临沂市发改委派驻到该村的“第一书记”张宗武倡议搭建的。“老邱”是临沂市财政局选派到该村任职“第一书记”的邱德标。为了修路,邱德标多次找到省烟草公司在沂南县马牧池乡挂职乡党委书记的边茂林,请其向省烟草公司申请黄烟路项目。

  有的村庄农民住上了居民楼,通上了天然气,生活品质节节攀升;有的村庄新上增收致富项目,强村富民梦实现在望……自2012年3月起,临沂市从市、县、乡三级选派6427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奔赴农村第一线,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党员干部的“主心骨”、强村富民的“领路人”,让一面面鲜亮的党旗飘扬在沂蒙大地的广阔农村。
  临沂是全省选派“第一书记”先期试点市,为充分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市里对任职干部和派出单位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干部予以优先提拔重用。考核内容主要体现为“七个好”,即“班子建设好、办公设施好、工作机制好、环境卫生好、发展路子好、联系群众好、实事办得好”。“这项工作是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更是走群众路线、引领农村全面奔小康的现实需要。”临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刚说。
村里办起“群众讲坛”
  “要想种出个头大、品质好的果子,水分管理至关重要……”今年7月的一天,蒙阴县桃墟镇类家小营村致富能手张继学在“群众讲坛”上,向村民们传授起了种植蜜桃的技术经验。
  “群众讲坛”是临沂市发改委派驻到该村的“第一书记”张宗武倡议搭建的。
  张宗武刚到村里时,村党支部开会连人都难以聚齐。抓班子,带队伍,首先要抓精气神。去年7月,张宗武组织村里全体党员到孟良崮接受教育,去沂南、沂水学习大棚种殖技术。“一圈下来,大家求发展的心气就上来了。”村党支部书记类延举说。接下来,张宗武又按组织程序,推动免去一名长期在外打工的党支部委员,增补一名新支部委员,把多年没能转正的两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为村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
  为更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张宗武创设了“群众讲坛”,通过这一平台“听民声、纳民言、聚民智”。在今年8月举办的“群众讲坛”上,有村民尖锐提出:“南山那条路早在去年5月就规划好了,却一直没有动静,你们村干部说话还算不算数?”张宗武当场代表村两委表态:“目前条件已具备,10月初开工建设。”目前这条村民们多年盼望的致富路马上就要修通。
  临沂市各级“第一书记”针对部分任职村班子薄弱的实际,先后协调乡镇党委调整村党组织书记273名,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新建或改造办公场所890处,较好地解决了村级组织“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有地办事”等问题。
集体强起来 群众富起来
  村旁山坡上,错落分布着一片占地近60亩的崭新鸡舍,坡底一台大型养鸡设备已到位,这是记者在临沭县临沭街道前官庄村看到的场景,再过不久,这个投资近500万元的肉食鸡养殖场就可以投用了。
  这是临沂市政府办公室派驻到该村的“第一书记”李军引来的项目。
  李军在走访中了解到,前官庄村以前约有40位禽类养殖户,可是禽类易得病,抗风险能力较差,不少人就陆续退出了这一行业。为让村民重拾信心,李军想为村里树个行业标杆,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军碰到了正欲迁址的昶隆肉鸡养殖场的老总,两人很快达成合作意向。
  李军算了笔账,仅这个养鸡场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加5万元收入,还能让四五十名村民在家门口打工赚钱。随后,李军又流转100亩土地种植非洲菊,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也可增加300元。今年8月,在李军协调下,前官庄村刚盖起来的居民楼通上了天然气,这在临沭县农村是第一个。
  调优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第一书记”的重要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第一书记”帮助任职村新上产业增收项目3583个、水利项目800余个,发展高效大棚10085.5亩、养殖户11451户。
改变村容村貌成重点
  “有了路,俺就不再担心孩子坏天气时上学,也不用发愁自己种的百亩黄烟怎么运下山了,这可得多谢老邱!”沂南县马牧池乡辛庄村村民于成学指着正在修建的水泥路说。
  “老邱”是临沂市财政局选派到该村任职“第一书记”的邱德标。
  关于修路,邱德标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两年前,于成学女儿出嫁,迎亲车队离家还有3公里就再也没法往前开了。最后,新娘是哭着走下山的。
  为了修路,邱德标多次找到省烟草公司在沂南县马牧池乡挂职乡党委书记的边茂林,请其向省烟草公司申请黄烟路项目。借项目补贴资金,辛庄村开建了这条6公里长的水泥路,预计年底就可通车。
  看到村民饮水安全难以保证,邱德标又有了新打算——给村里打一口干净卫生的井。今年8月,他邀请水利局专家找到了一处地下水源。“等农户忙完秋收后,我们就开工。”邱德标说。
  临沂市各级“第一书记”把办好实事,尽快改变村容村貌作为工作重点,协调为任职村无偿投入资金、物资2.13亿元,新修道路4220余公里,解决3.9万多户吃水问题,新建文体广场440个,安装路灯1.2万盏,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原标题:6427名“第一书记”力助沂蒙乡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