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阿珏点映《珠光宝气》:三等故事,一等用心

2013年09月16日 06:48作者:王文珏来源:大众日报

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一伙青少年窃贼多次潜入好莱坞明星的住所偷窃现金和珠宝,受害明星包括帕里斯·希尔顿、奥兰多·布鲁姆、林赛·洛韩等,总盗窃金额达300万美元。女导演出身好莱坞世家,本身也是位时尚设计师,“不灵不灵”见得多了。

  原标题:《珠光宝气》:三等故事,一等用心

  □ 王文珏

  【关键词】行窃好莱坞明星豪宅的“学生社团”真人真事改编 

  这两年飞天大盗的新闻也常能上中央电视台新闻了。今年有个好故事:德国大盗在银行地下挖了一条堪比军事工程的通道,100多保险箱被洗劫一空。瞧,德国连大盗都充满严谨工整的德国味。另一则盗贼新闻则充满美国味儿:专偷好莱坞明星豪宅奢侈品的“高档小贼”。小,不是说数额,而是他们的确都是些小毛头。青春的小毛头。
  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一伙青少年窃贼多次潜入好莱坞明星的住所偷窃现金和珠宝,受害明星包括帕里斯·希尔顿、奥兰多·布鲁姆、林赛·洛韩等,总盗窃金额达300万美元。《名利场》杂志后来在报道这一事件的时候,称之为“好莱坞历史上前所未有”。
  这样一个故事,进入电影工业后,可以有许多种讲述角度和方式。你可以将其描绘成商业版本的“酷炫”,月黑风高,锦衣潜行,少年们用离奇的方式换取闪烁的潮流,惊人耳目——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版本;还可以将其下沉一层,读透故事里冷漠的质地:时尚潮、消费潮对年轻人的洗脑,深入骨髓,以及当下对是非对错的益发无感,对底线和原则的彻底漠视——这是一个减低趣味的版本。
  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拍摄新片《珠光宝气》选择的,是后者。
  《珠光宝气》,英文片名为《The Bling Ring》。“Bling”对汉语来说是新鲜外来语,有人把它译作“不灵不灵”,用完全音译的效果传达某种情景:各种真金白银的首饰戴在一起叮叮当当,清脆细小的碰撞声是一种锐利刺目的华丽。“bling”渐渐成为夸张豪奢造型的关键词,“上面有水钻呢!不灵不灵的……”基本可以代表许多女生对项链、发夹、耳环、戒指等物品的审美标准和追求。
  上海人、江南人赞一个物件、一件事好,那种慧质精致可以说“灵”。老灵咯,那便是极好的了。不过在当下审美潮流里,闪耀最重要,夺目最重要,“不灵”最重要,管你闪烁的是锆石还是钻石,宝石还是雅克力。所有审美,粗暴地走向了扁平直接。表象的炫目,货币价值的狂飙,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少时就被洗脑成“潮儿”,在消费的狂潮里不能自拔。   盗星故事中的所有少年男女,均非贫寒,是生在洛杉矶中产甚至富裕之家的。他们沉迷在各种如数家珍的皮包、鞋帽、衣衫、珠宝里,沉迷在明星如穿花蝴蝶般煽动的黄金醉梦里。铂金包、MiuMiu高跟鞋、几千美元一件的内衣、现金……当他们“发明”了这个方式,原本在时尚杂志上的一切忽然唾手可得。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小团伙还会在明星宅内自拍,然后在博客上炫耀。之后他们很轻易被抓获,但此时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出庭时的形象,以及顿时潮涌而来的访谈、镜头、追光灯。
  女导演科波拉把整个故事拍得非常平实,非常流水。上映前,人们可能会期待一部惊险犯罪片,但最终,大盗小毛贼的小说被拍成了工工整整的说明文。条理太清晰,进程、道理、注释,到处摆得一条一条的。我们随这个小团伙进入一家家豪宅,被展示一件件华服美衫,更多的是移步换景。导演刻意压低了“故事感”,保持一种冷眼观瞧的态度,只是也失去了电影这种工具通常的弹性丰润,变得相当骨感——就好像你本来期待吃到重口味奶酪蛋糕,绵密又丰润,结果只咬到一口狠狠的难嚼的筋饼。
  女导演出身好莱坞世家,本身也是位时尚设计师,“不灵不灵”见得多了。虽然不像希尔顿姐妹拥有那么海量的奢侈品,被偷5回也不察觉,她仍比平常人拥有更多批判话语权——不因不能拥有而批判,而因为需要批判而批判,借句流行语讲的——这就是“真爱”。采用这种无趣的方式拍摄,是舍弃了商业票房顾虑的冷思考,只是讲故事的方式有待商榷。
  清淡派不受欢迎,本身也反映了我们对事件的预期:嫌它不够炫,节奏不够紧……总而言之,要看的是戏,是夸张,是故事界的“不灵不灵”,必须有各种水钻。实际上,在电影出来之前,人们小芳心早已暗许给“炫丽”派,希望沉醉于大盗的刺激和艳丽的奢侈品红尘中。
  导演不够“糟”,观众不够好。在说明式记叙里,我们读到的是三等故事,一等用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