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平民院士”王克明病逝 病重时把课堂搬到家

2013年07月22日 19:25作者:姜洋来源:大众网

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王克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20日13时01分在济南逝世,享年74岁。从去年6月份查出肝癌,到今年4月底住进ICU病房,一直到7月20日辞世,“平民院士”生前的最后一年,让身边的很多人难以忘怀。

山大终身教授、“平民院士”王克明病逝。

  大众网济南7月22日讯(记者 姜洋)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王克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20日13时01分在济南逝世,享年74岁。从去年6月份查出肝癌,到今年4月底住进ICU病房,一直到7月20日辞世,“平民院士”生前的最后一年,让身边的很多人难以忘怀。

  最后一年身体时好时坏,病重还劝弟子别太累

  “很突然,病情突然恶化,不过,他走得很平静。”22日上午,山东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陈峰面色有些疲惫,每每回忆起导师王克明院士的点点滴滴,悲痛之情难以掩饰。陈峰是王克明院士的得意门生,从1997年到2002年一直跟随王院士读研究生,直到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从老人去世到现在,他一直在忙碌着,满脸的疲惫。

  去年6月份,王克明院士查出患了肝癌,6月20日,在浙江杭州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不过由于病情严重,之后有些反复,身体也是时好时坏。12月份,老人转回到齐鲁医院进行治疗。今年上半年病情再次出现反复,4月27日,老人住进了ICU病房,之后身体状况不太乐观。7月20日,老人的血压突然降低,心跳也从原来的每分钟100多次骤降到50多次。中午1点多钟,老人平静地走了。

  陈峰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在学校碰面,王院士还与他聊着工作。“那次学院里开会,聊天时我还说他变胖点了,看起来面色不错,王院士说也不知道变胖是好事还是坏事。后来我们聊起了工作。哪想到,才过了一个周末,他的身体就恶化了……陈峰回忆,最后这几个月,王克明病情一旦发作,就会疼痛难忍,与疼痛的斗争,耗费了他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老师跟陈峰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4月25日,那时候,老人的身体已经出现了状况,声音也变了,但是从口型能够辨认出,他说的是“不要太累了”。

  在多位弟子的印象中,老人非常平易近人,“每次去外地开会,都会买一些当地的特产,回来给我们分,哪怕是到国外,他也都会带一些外国的巧克力。”山大物理学院副教授王磊回忆道。

  “每次出差回来,他都会给自己的小孙女带好吃的,同时也会给我儿子带个玩具,在老师的眼中,我们都仿佛还是学生时代的那个孩子。”陈峰说,老师看着他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而对弟子们的关怀,一直未变。

  最后一名博士生去年入学,曾把课堂搬进了家里

  王克明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最高兴的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如今,他已是桃李满天下,所带的研究生中已经有26名博士,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人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5人获德国洪堡科研奖学金,成为洪堡学者。还有3人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山大物理学院前任院长梁作堂教授清晰地记得,在他80年代初读大学时,王老师就已经是全英语授课,这在当时的校园里并不多,老人治学的严谨和执着,让他的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匪浅。

  2007年评为中科院院士之后,老人原本可以轻松一些,少带几个研究生,不过,一旦有学生找到他,看到学生们对学问的渴求,他就不好意思拒绝。“从那之后,他带的学生数量不但没有变少,好像还算是学生较多的导师。”梁作堂说。

  目前,老人还有4名博士生没有毕业,最后一名博士生,是在去年9月份入学。“当时老师的身体有所好转,大家都没料到他会这样……”陈峰告诉记者,在齐鲁医院住院期间,平时打针,王老师都会回到家中,并把课堂从实验室搬到了自己家中,定期召集一下自己的研究生,问问他们的科研任务进展情况,并会布置一些英文文献,让学生们继续阅读。

  “他是真的亲自带学生,这方面我们都深有同感。如今,老师离去,我们会帮他把这几名学生带好,直到毕业。”陈峰表示会完成导师未了的心愿。

  王克明院士

  王克明,浙江乐清人,中国杰出的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39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黄华镇。1957年毕业于温州中学。196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二系。现为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波姆物理学会科学成员。

  长期从事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及离子注入光波导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离子束光电晶体材料改性的研究中,他和他领导的课题组系统地研究了离子注入形成氧化物光电晶体的光波导结构及其特性,提出了形成波导区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导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方法;提出了用激光脉冲沉积法制备掺Er的KTP晶体波导激光薄膜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重离子注入光电晶体中的射程和损伤分布,发展了重离子在多元靶中的平均投影射程及其离散的有效计算方法。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七项,其中重点项目两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粒子与光电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离子注入光波导与缺陷研究”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四项;作为负责人完成的“粒子与光电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杨凯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