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夏日“冰”点(1) 街寻七旬“破烂儿”老太 驼背支撑废品中的“家”

2013年07月13日 11:49作者:见习记者:于文思 杨春卫来源:大众网

“在济南市舜耕路,老人佝偻着身子,推着满载废品的自行车,前往废品收购站。老人77岁,靠捡拾废品维持生计,问其姓名,老人说,老妈妈呦,哪有名字。”近日,一则这样的帖子在大众论坛、新浪微博传播开。这位不知道自己姓名的老妈妈到底是何人?又过着怎么样的生活?7月12日,大众网记者冒着小雨,辗转在舜玉小区南区的一间储藏间内,找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头发灰白,居住在五六平方的储物间内,在满屋的废品里扒出一点空就成了她的卧室。

  编者按:

  在这个炎炎夏日,当人们挥汗如雨地工作、生活时,在不经意的某个角落里,却有一种“冷”令人酸楚,让人反思,他们或是群体,或是个人,亦或是一种现象。或许是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如此无奈,但人性的坚强和责任,却让他们坚持、忍耐。今日起,大众网开辟专栏——夏日“冰”点,用烈日下不一样的视角和镜头,为您讲述别样的夏日故事。我们也欢迎您的参与,并提供新闻线索,让我们共同来关注。热线电话:(0531)85193610(工作日时间),也欢迎您关注大众网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dzwww),通过留言、私信等方式,讲述夏日冰点故事,并参与互动。

  夏日“冰”点(1)

  街寻七旬“破烂儿”老太 驼背支撑废品中的“家”

  2013年7月9日,在济南市舜耕路,一位77岁的老人推着满载废品的自行车,前往废品收购站。近日这张照片在微博上广为流传,让人看了忍不住的心酸。(摄影: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生活的艰辛,让刘英(同音)老人的背再也直不起来了。(见习记者杨春卫摄)

  五六平米的储藏室,是刘英(同音)老人的栖居之所,也是她的废品仓库。(见习记者杨春卫)

  五六平米的房间,没有电,没有窗,唯一的光亮便是上午敞开铁门后,从门缝里洒进来的一点点阳光。(见习记者 杨春卫 摄)

  房间里除了刘英(同音)老人能躺下的一小块地方,全都堆满了她捡来的废品 。(见习记者杨春卫摄)

  为了防止雨水倒灌进房间,刘英(同音)老人用砖头在门口垒砌一道简陋的“防水堤”。(见习记者杨春卫 摄)

  大众网济南7月13日讯(见习记者:于文思 杨春卫) “在济南市舜耕路,老人佝偻着身子,推着满载废品的自行车,前往废品收购站。老人77岁,靠捡拾废品维持生计,问其姓名,老人说,老妈妈呦,哪有名字。”近日,一则这样的帖子在大众论坛、新浪微博传播开。这位不知道自己姓名的老妈妈到底是何人?又过着怎么样的生活?7月12日,大众网记者冒着小雨,辗转在舜玉小区南区的一间储藏间内,找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头发灰白,居住在五六平方的储物间内,在满屋的废品里扒出一点空就成了她的卧室。

  老人的影:驼背几成直角,艰难推车收废品

  7月9日,大众论坛有网友发帖,“在济南市舜耕路,老人佝偻着身子,推着满载废品的自行车,前往废品收购站。老人77岁,靠捡拾废品维持生计,问其姓名,老人说,老妈妈呦,哪有名字。”此帖一次,许多网友都对这位老人的生活状态表示担心。

  7月12日,大众网记者来到舜耕路附近,寻找帖子中提到的这位老人。记者步行从会展中心一直走到东八里洼,沿途询问了很多学生和街边小贩,很多市民对这位老人已经非常熟悉。

  “那个老太太,弯着后背,推着个自行车,经常在济南大学的垃圾桶那块儿捡垃圾,经常能见到。”在会展中心,一名环卫工人向记者介绍到。“有时候在等车,就能看到她过来收水瓶子,我就把我手上的给她,她挺老了,背弯得挺厉害的。”在舜玉小区站牌处,一名姓郭的乘客告诉大众网记者。“见过见过,能看到她在我们学校里面找水瓶子什么的,好像就住在附近吧。”在济南大学东校区门口,几个大学生对记者说。

  根据这些好心人提供的线索,上午10点,大众网记者辗转来到舜玉小区南区的一个储藏间,终于见到了这位老人。

  老人的家:堆满废品的储藏间,“埋”着一张单人床

  天色阴沉,阴雨蒙蒙。

  在老人居住的储藏室红色的铁门外,堆着一米来高的废品,连日下雨造成的积水已经没过脚面,一股排泄物的刺鼻味道迎面而来。走进屋里,仅仅五六平方米的空间内,光线很弱,没有窗户,从下到上,水瓶、棉被、旧鞋、纸箱等各种废品,堆得又满又挤,一张小床堆在废品中央,四处的苍蝇嗡嗡地叫着。

  这就是老人的家。

  看到记者,老人从一堆废品中坐了起来,拢了拢灰白的头发。她严重佝偻着身体,满脸皱纹,眼窝深陷,身上罩着一件单薄的衬衫。老人说,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扔了自己捡来的,不仅如此,就连被子、雨伞、衣架等各种生活用品,多数都是老人从垃圾箱里捡回来的。

  老人说,她今年77岁,老家在山东菏泽附近的一个山村里,老伴已经去世,在老家的儿子已经30多岁,还有三个孙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只有4岁。因为想减轻儿子的经济负担,两年前,老人来到济南,以捡拾废品为生,并租下了这件狭小的储藏间,作为自己的“家”。

  她说,两年间,儿子一共来看过她两次,问及儿子不能常来看她的原因,老人说:“他没钱,粮食才能换多少钱,现在车票多贵。”

  “那你不想孩子吗?”

  “不想,没意思,没用。”

  “你也不想回去看看他们吗?”

  “不想,我一个人很好。”

  采访中,记者多次问及老人的姓名,一开始,老人说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直到最后,老人才吞吞吐吐地说:“我姓刘,叫刘英(音),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字,没上过学。”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