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推行村支书队伍公职化 工资看齐公务员
张明纪说:“原来村支书一年的工资只有600元,村集体又没有收入,干工作有时还得自己往里搭钱。为破解村支书经济待遇低的问题,冠县由县乡财政每年拨付1500余万元,提高村支书的薪酬待遇,并建立了报酬待遇合理增长机制。
□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郭洪恩 郭伟 报道
本报冠县讯 6月5日,辛集乡史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明纪,从冠县规划设计院请来工程师,利用村里的坑塘,规划了一个休闲垂钓野生鱼项目。“这个项目搞起来,再加上以前的几个项目,村集体收入每年能达20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张明纪说。
张明纪说:“原来村支书一年的工资只有600元,村集体又没有收入,干工作有时还得自己往里搭钱。村支书也要养家糊口,所以只能‘业余’时间干工作。县里推行村支书公职化,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甭提干事的积极性有多高了。”在老张的努力下,村里引来一家纺织企业,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厂房;还有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租用村里400亩盐碱地,建起了美国红麻生产基地。
冠县县委书记洪玉振介绍,村支书的工作琐细、任务繁重,但他们大部分人的身份仍为农民,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靠“自觉”干工作一度成为普遍现象,导致党委政府的决策在农村落实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冠县建立对村支书的政治关怀机制,打通村支书考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渠道,并提高薪酬标准,使之达到了全县一般公职人员的水平;同时在养老、医疗等公共福利方面向村支书倾斜,推动村支书队伍公职化。
在政治待遇方面,冠县打破村支书晋升的“天花板”。该县从村支书中有计划地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特别优秀的提拔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近4年来,有19名村支书经统一考试,被录用为乡镇公职人员,2名优秀村支书被选拔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该县同时积极推荐优秀村支书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经过依法推选,全县80%以上的村支书担任了各级“两代表一委员”。部分乡镇(街道)还规定,村支书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为其办理人事代理手续,享受与公务员完全同等的待遇。
为破解村支书经济待遇低的问题,冠县由县乡财政每年拨付1500余万元,提高村支书的薪酬待遇,并建立了报酬待遇合理增长机制。目前,每名村支书年基本报酬和业绩奖励报酬总额接近2万元,达到了冠县一般公职人员水平。今后每3年调整一次报酬标准,确保村支书经济报酬“水涨船高”。每年为每名现任村支书补贴500元,用于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每年对在任村支书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为所有村支书建立健康档案。
原标题:冠县推行村支书队伍公职化
今年4月份,滕州市把鲍沟、南沙河作为试点镇,跳出行政村樊篱,以镇域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为7个薄弱村选拔村支部书记。两个月后,柴胡店、龙阳、姜屯3个镇主动要求推广这个做法,为5个村配齐了村支部书记。镇域统筹公开选拔村支书的实践究竟怎样?记者于4月、6月两次到滕州5个镇12个村进行了采访。
6月21日下午,在全村父老和有关法律人士的见证下,泰安市东平县彭集街道安村党支部书记孙庆元将个人投资1128万元建成的养猪场无偿捐赠给村集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捐赠仪式上,他说:“人的价值不在钱多钱少,而在于能不能为党和群众作出一点贡献。”
泉沟村地处山地,平时只能靠拉水上山,浇地难成了制约泉沟村发展的问题。得知这一情况后,该镇下派办立即启动了“4+X”现场办公模式,由“挂职副书记(工作队长)、管区书记、第一书记、支部书记”4位书记和有关部门到村集中商议解决问题。经过现场勘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后,现场会当场决定启动引水上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