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如何玩“穿越”
前些天,借着全国话剧展演的机会,我有幸欣赏了许多优秀话剧,忍不住就会拿来跟电视剧比较一下。近期,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飞刀灭重炮甚至美女色诱敌人的“抗日雷剧”,终于让观众忍无可忍了。
原标题:话剧如何玩“穿越”
□ 王红军
前些天,借着全国话剧展演的机会,我有幸欣赏了许多优秀话剧,忍不住就会拿来跟电视剧比较一下。同是“穿越”手法的艺术作品,为什么“穿越剧”会“受限”,而话剧作品却有“时空对话”的奇效?其实,这都是创作理念不同造成的。
这次展演,《我们的荆轲》等多部话剧都有着“穿越”的痕迹。尤其是浙江话剧院打造的《谁主沉浮》,通过年轻记者雷子的视角,从一次采访中穿越到上世纪20年代,与当年的“一大”代表对话,刻画了当年13位代表不同的人生命运。
该剧导演宫晓东认为,如果不写今天的雷子和先驱们的对话,不通过‘穿越’发出自己的呐喊,这部戏就没有艺术力量。 但是,当下充斥荧屏的“穿越剧”遭遇了不同的命运。一些历史题材的“穿越剧”,为了博眼球、提高收视率,抓住当下人们的娱乐心态,以及社会潜规则蔓延,随意解构、戏说、歪曲历史,潜意识地张扬实用主义,自然遭到“限制”。
近期,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飞刀灭重炮甚至美女色诱敌人的“抗日雷剧”,终于让观众忍无可忍了。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对各省卫视电视剧黄金档已报排播的抗战题材剧进行重审和甄别,对存在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进行修改。
过度娱乐化、不尊重历史,这只是一个很浅层次的原因。根本问题在于,当下电视剧产业的创新思维已经严重枯竭,“拾人牙慧”自然遭人唾弃。
而从近些年的美剧、韩剧来看,“穿越剧”始终占据着较高的比例。去年,韩剧拍摄最多的题材就是“穿越剧”,直接将现代和过去混合在一起的就有《阁楼上的王子》、《仁显皇后的男人》、《仁医》、《信义》……观众反响也不错。
美剧《迷离档案》最为人称道,剧中的“穿越”源自于物理学上的“平行宇宙”论,有着丰富的科学理论根据,故事探讨的也是科学家的伦理道德,令人信服。相比于那些所谓的国产“穿越剧”,《迷离档案》的水准高下立判。
舞台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哪?这是山东剧院?否!2300多年前,这里是燕国都城。”在《我们的荆轲》中,剧中人物戏里戏外穿梭。导演任鸣的阐释最有说服力,“历史剧需要一个新的排法,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而历史在新解中寻求生命力。”
无论是话剧,还是电视剧,都是我们现代人在“看历史”。电视剧《雍正王朝》就是真实还原历史吗?它也是我们当代人眼中的“那一段事儿”而已,关键是创作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尤其是不能“玩弄”历史,误导小孩子。难就难在这儿。
20年之后,曾经的同学都在做什么?此前,有一小学排出了一台舞台剧,讲述了20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有的人扎根山区做了一名医生,有的人成为身家过亿的富商,有的人成了乒乓球世界冠军……但没有变的是,“雷锋精神”依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这是雷锋日到来之际,师生们通过时空穿越的舞台剧,重温多年来学雷锋的历程。
小学生的想象力,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难道,我们的电视剧编剧还不如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