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危旧房改造成立居民监督委员会 全程参与
在即将于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青岛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市北区“危旧房改造居民监督委员会”经验做法被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写入。记者了解到,作为青岛的老城区,市北区有危旧房1000多栋,涉及居民3.86万户,总量占到全市的 77%。
监督员胡曰广(左)与工作人员一起查看片区改造资料。
在即将于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青岛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市北区“危旧房改造居民监督委员会”经验做法被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写入。市北区洛阳路34号片区12天内完成87%的签约率,成为一个监督委员会成功范例。4月18日上午,67岁的监督员胡曰广向记者们讲述了他作为监督员是如何进行监督的。“包括7层的房子带电梯,还有楼顶设计有两米高的阁楼等都是我们争取来的。”
“居民自治”将全市推广
即将实施的《青岛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规定,房屋征收范围内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组织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代表组成房屋征收监督组织,向房屋征收部门反映有关房屋征收的意见、建议,监督房屋征收活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万振东告诉记者,给房屋征收和补偿立法青岛可以说是在全国首创,在监督方面市北区设立监督委员会,进行“居民自治”,政府不参与但是这种方式却帮到了政府。
记者了解到,作为青岛的老城区,市北区有危旧房1000多栋,涉及居民3.86万户,总量占到全市的 77%。今年市北区全面启动 11个片区的危旧房征收工作,涉及居民3.86万户。“在今年启动的项目中,中心医院片区和洛阳路 34号片区都有居民监督委员会,目前签约协议住户分别达到 92% 和87% 。”洛阳路 34号片区危旧房改造负责人刘元峰介绍。
记者了解到,这种居民监督委员会的形式将在法制化、制度化后,作为一种成熟的、有效的做法在全市推广。
监督员由居民投票选出
今年67岁的胡曰广是洛阳路34号片区的一名居民,他和其余6位成员一起被788户居民选为监督委员会成员。“在拆迁改造之前我们就把这个意向和推选方式告知居民,共有8位候选人,通过居民代表选举出7人。”刘元峰介绍,发出去的600份选票中共收回571票,根据得票率确定监督员。“监督员的构成包括1名区人大代表、1名区政协委员,还有5名片区居民。”
记者了解到,5位片区居民年龄都在60岁以上,对片区的情况很熟悉,而且在居民之间也有威望。
“我们这些人从去年8月份开始就在这里进行房屋登记。很多常年不在这里住的人,我们就跑到他们居住的地方去为他们介绍拆迁改造情况。”胡曰广说 。
“下一步还将监督施工”
在选择房屋评估公司的时候,所有的居民都要参与票选,整个唱票由居民监督委员会来进行监督。“我们要首先熟悉所有的签约补偿协议等,了解每一个环节,让居民们全面了解这些内容。”胡曰广介绍,他们还要汇集居民不同的意见,对一些不满意的居民分头做工作。“我们这些监督员其实还有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居民有意见建议的话都可以跟我们说 。”
“包括现在还没有结束的签约,我们也将会协助危旧房改造指挥部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胡曰广说,下一步他们还将监督安置房的施工等情况。
2米高阁楼也是“要”来的
洛阳路 34号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共涉及788户居民。安置房共有10栋楼,每栋楼有7层带电梯,每户都给免费安装太阳能。面积从60平米到100平米不等,很多住户基本不需要交钱就能住上新房。
不过,胡曰广透露,该片区的安置房刚开始规划有高层。“这引起了一些居民的不满。片区内60% 以上是老人,行动不太方便,都不喜欢住高层。”对于居民的这些反映,监督委员会向指挥部提出来,最终更改了设计。“最后的安置房全都是7层带电梯的楼房。”
此外,片区的居民在选择房屋时都不想要7楼,怕冬冷夏热,也怕时间久了出现漏雨等情况。对此,监督委员会根据居民的意见,要求加盖一个两米高的阁楼。“这样,很多居民都乐意选择7楼。”胡曰广说,安置房的设计出来之后让很多居民没了后顾之忧,纷纷签约,就盼着早日住上新房。 文/图 本报记者 郝园园 实习生 徐睿含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