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东融西借跨越赶超是必然选择
市委书记林峰海在中共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林峰海表示,要搞好体制创新,以县(市、区)长兼任园区书记为契机,进一步大力推进镇企园合一,理顺园区的发展体制。
市委书记林峰海在中共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本报记者 李军 摄
出席中共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的人员正在认真听取报告。本报记者 李军 摄
“我们这一个时期,恰恰碰到了这个历史阶段,‘东融西借’给我们提供了重大机遇,人民群众对我们怀有迫切的愿望,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寄予厚望。”12日下午在分组讨论中林峰海说,跨越赶超是这个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
聊城制定了今后三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到2013年,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生产总值2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0亿元,城镇化率43%;2014年,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生产总值27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0亿元,城镇化率46%;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生产总值3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0亿元,城镇化率50%左右。
完全意义上的“追兵” 已经没有了
近年来,聊城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677亿元,居全省第7位;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6%;粮食产量达到116亿斤,实现“十连增”;蔬菜总产达到1440万吨,名列全省第一。
在发展支撑上,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社会环境上,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经济增长的幅度,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虽然自己和自己比进步很大,但是在近年来全省各市竞相发展的形势下,我们的速度明显慢了,感受到空前的危机和压力。”林峰海说,在全省经济的“大盘子”里,聊城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3%,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2.6%,明显低于全省6%的人口占比,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我们过去常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现在的情况是‘标兵’越来越远,完全意义上的‘追兵’已经没有了。”2012年,聊城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4亿元,与“标兵”相比,青岛是聊城的6倍,烟台、潍坊各是聊城的3倍,淄博、济宁各是聊城的2倍;与曾经“并列”甚至是“追兵”的市相比,聊城比枣庄少12亿元,比德州少16亿元,比菏泽少36亿元,比滨州少46亿元。
以县域为单位来比较,2012年,全省140个县(市、区)中,地方财政收入过100亿元的1个,过50亿元的10个,过30亿元的31个,过10亿元的94个,而聊城只有3个县过10亿元,最多的茌平县也只有18亿元,多数县在全省的位次不进反退。从乡镇这一级看,全市135个乡镇中,地方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有75个,500万元以下的有44个。
林峰海说,在这种状况面前,每一个负责任的聊城干部都会有一种“脸红”、“心跳”、“坐不住”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各级干部的危机意识不够强、发展压力不够大、创新办法不够多,工作精力没有完全聚焦到发展上,没有完全聚焦到抓投入、抓项目、抓招商上。
2012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聊城完成1260亿元,仅占全省总量的4.2%,是青岛完成投资的30%,烟台、潍坊的40%,比德州少140亿元。“这样下去,聊城不仅是不进则退,而且是不快进、大进就是退。其影响的不仅是聊城的荣誉、干部的脸面,更重要的是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在区域竞争中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最终损害的是聊城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我们发展慢了,将会步步被动,处处受限;如果不大步向前、奋力赶超,聊城将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东融西借”机遇千载难逢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聊城成功争取到国家将其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造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这样,聊城由过去大家普遍担忧的“被边缘化”,一跃成为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具备了“东融西借”的重大机遇,这在聊城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林峰海说,要通过融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高起点确定目标、大力度改革创新、快节奏推进落实;要通过融产业,进一步强化特色,培植主导产业,引入先进要素,促进错位发展;要通过融交通,进一步对接济南,拉近沟通距离,消除交流障碍,形成“同城效应”;要通过融环境,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市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一体发展。
要用好国家赋予聊城的中原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地区性交通枢纽、重要产业基地、鲁西内陆开放试验区、区域合作北部门户等功能定位,通过借力中部地区政策,办成过去想办而办不到的大事,突破影响发展而自己解决不了的难事;通过借力中原经济区的广大发展空间,发挥区位、交通、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加强能源资源、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在中原经济区中保持优势地位,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所谓机遇,只是一种可能,能不能抓住机遇,关键看我们的工作、靠我们去争取。”林峰海说,一味地“等靠要”,错过了宝贵机遇,聊城想摆脱欠发达的帽子,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这个机遇千载难逢,同时又稍纵即逝,必须抓住用好,乘势而上。”
超常规措施促园区赶超 各县(市、区)长均兼任园区书记
“经市委常委会研究,为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推动各县(市、区)园区完善体制、跨越赶超,明确由县(市、区)长兼任园区书记,这次会议结束后一周内到位。”林峰海在12日会议开幕讲话中说,我们就是要拿出超常规的措施,促进市经济开发区和各园区跨越赶超。14日,林峰海在闭幕会上透露,市委组织部已连夜办理手续,各园区书记已全部到位。
林峰海曾多次提出,市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市、区)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发区和各园区不兴,聊城发展无望。市经济开发区要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为动力,激流勇进,乘势而上,今后三年要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全国百强。茌平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综合排名前20名,创建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其他县(市、区)经济开发区要进入全省中等行列。到2015年,全市省级开发区地方财政收入总量要达到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1000亿元。市经济开发区要按照聊城、茌平、东阿“大三角”建设的要求,以东昌路延长线为东西主轴、位山灌区沿岸道路为南北主轴,拉大区域框架、科学布局产业。
林峰海表示,要搞好体制创新,以县(市、区)长兼任园区书记为契机,进一步大力推进镇企园合一,理顺园区的发展体制。要搞好管理创新,在人事、财政、审批等方面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激发园区发展活力。要搞好政策创新,在资金、土地等要素安排上向园区倾斜,促进企业集聚,打造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集群。要搞好统筹创新,将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到二三产业就业,搞好农村社区建设,打造工农城乡一体发展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