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给语文课本挑出错 课本主编回信致歉
前不久,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主编、著名语文教育家顾振彪的一封言辞恳切的来信,而这封信源于学生们对语文教材的一次大胆纠错。
▲济南外国语学校部分初一学生代表。
◤初一语文课本上册《次北固山下》插图。 照片均为本报记者 徐洁 摄
本报记者 徐洁 实习生 张楠
前不久,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主编、著名语文教育家顾振彪的一封言辞恳切的来信,而这封信源于学生们对语文教材的一次大胆纠错。学生们认为,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上册第67页《次北固山下》一诗的插图与意境明显不符。人教社坦率承认了这一错误,并赞扬了他们的批判和怀疑精神。
发现课本插图与诗歌意境不符
人教社出版的初一语文教材上册第66页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诗《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紧接着的第67页是配合本诗的一幅插图:一艘鼓起帆的船行驶在浪花翻卷的江面上。
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一(15)班学生李思弈说,上个学期他们学到王湾的这首诗作,语文老师对“风正一帆悬”一句的解释是“无风帆才能正,悬是帆直直地挂着”。而不少学生发现,课本插图上所画的船帆却被风吹得鼓鼓的。
初一语文教研组组长刘燕老师说,有的学生当堂就提出了这一疑问,回到办公室,她与其他语文老师交流发现,其他班级也有同学提出这一问题。刘燕老师与同学们查阅了诗歌鉴赏方面较为权威的《唐诗鉴赏辞典》,综合了网络和其他鉴赏书籍的解释,他们认为,课本上的插图显然与诗的意境有偏差。
给人教社去信挑错,主编回信致歉
2月28日,由初一(16)班张家茗同学执笔,他们以“初一全体同学”的名义发出了这封寄给人教社的信,以求确切的解释。
刘燕说,老师和同学们的心情都是忐忑和紧张的,毕竟人教社是权威大社,实际上,她并没有奢望收到回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已是一大进步,可以等他们以后上了高中、读了大学再去研究。
让所有人惊喜的是,信件发出的一个月后,一封人教社中学语文教材主编、著名语文教育家顾振彪老先生的亲笔信翩然而至。信中说:“由于我们编辑工作的疏忽,导致教科书出现差错,给你们的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我特向你们致以深深的歉意。在今后的编辑工作中,我们一定抱着为亿万青少年的成长负责的精神,不断提高教科书的质量,首先要杜绝差错。”
刘燕说,当她把这封信读给学生们听时,课堂里响起一片掌声,所有人都为成功挑战了权威而自豪。
学生们的质疑精神受到专家赞扬
信中,顾振彪先生对学生们的大方赞扬,更是给“00后”的孩子们上了一课。
他说:“你们为教科书挑错,说明你们在学习中有一种可贵的怀疑精神,战国时代思想家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学则须疑’。”顾振彪先生欢迎学生们在学习中继续为教科书挑错,“热望在学习中永葆怀疑精神!”
初一学生李思弈、林天等学生说,如此权威的出版社和语文教育家能及时承认错误,看来做任何事都不要太自以为是,而且认错也不是丢人的事儿,能以宽容之心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宝贵的品格。
本文相关新闻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美图<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