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印尼归侨姐妹爱上济南40多年 盼与海外亲人过春节

2013年01月24日 07:29作者:来源:生活日报

近日,记者通过历下区侨联,走访了对春节有不同期待的人群——归侨。陈玉娥和陈玉兰姐妹生在印度尼西亚,辗转来到济南,入乡随俗爱上了这里的油旋和甜沫。春节对她们来说,不再是一个节日,更象征着一种回家的仪式。


  ▲前几天济南下雪,陈玉娥(右)与陈玉兰在雪地里合影。 (梁开文 翻拍)

  ◤2012年10月,在印尼参加外甥女婚礼时,陈玉娥(右二)和陈玉兰(左二)抱着外孙与在印尼的弟弟、妹妹合影,他们希望能在一起过个年。 (陈玉娥 供图)

  ▲1990年,陈玉娥(左)与陈玉兰姐妹到印尼游玩时合影留念。(梁开文 翻拍) 

  ◤陈玉娥(左一)曾在济南大力推广印尼地方舞蹈。(梁开文 翻拍)


    编者按
  腊八过后,年味渐浓。春节对于中国人,蕴含着团聚、吉祥等美好祝愿。随着忙年的气氛变得热闹,回家的脚步变得匆忙,大家对节日的渴望愈加强烈。
  近日,记者通过历下区侨联,走访了对春节有不同期待的人群——归侨。陈玉娥和陈玉兰姐妹生在印度尼西亚,辗转来到济南,入乡随俗爱上了这里的油旋和甜沫。春节对她们来说,不再是一个节日,更象征着一种回家的仪式。
  这个春节,对您来说有没有特别的意义?记忆深处,哪一年的春节让您难忘?欢迎您拨打本报热线96709,说说自己的春节故事。
  在北方城市济南,陈玉兰已经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可说话时仍带有南方口音。为帮姐姐陈玉娥照看外孙,陈玉兰搬家到了锦绣泉城小区。这对姐妹生于印尼,祖籍广东,阴差阳错来到泉城济南落户安家。漂泊经历让她们离不开彼此,即将迎来在济南的第46个春节,她们说,希望能与印尼的弟弟、妹妹一起过个年。

    □见习记者 梁开文
    童年在印尼度过 那里的年货市场就像咱们老东门
  21日下午,记者来到陈玉兰家,虽然正在装修的房间略显凌乱,可茶几上却有一套整齐的茶具。陈玉兰说,她出生在印尼,父母都是广东人,所以现在还保留着喝茶的习惯。“马上到春节了,要把新家收拾出来,准备过年。”陈玉兰说。
  陈玉兰今年61岁,据她介绍,她的父亲是广东丰顺人,上世纪40年代,随着“闯南洋”的热潮,父亲来到印度尼西亚。“父亲跟着叔公在棉兰抓药材,那边流行中医,后来又投资布料生意,打下家底有了资产,我们童年很幸福的。”陈玉兰回忆说。
  陈玉娥比陈玉兰大四岁,家在青后小区,记者在她家采访时,她同样对童年的美好时光念念不忘。“兄妹六个,我是家里最大的女儿,当时家里有一个很大的草坪。”陈玉娥说,每逢过年,家里都很热闹,因为印尼地处热带,草坪四季常青,进了腊月就得修剪草坪,打扫卫生,“听我定居在印尼的妹妹说,现在那边过年比大陆一些地方还热闹。”
  陈玉兰对记者说,印尼本地人不过春节,但是因为当地华人多,春节还是很热闹。“舞龙、舞狮、放鞭炮的都有,置办年货的地方是一个大大的市场,就像咱们的老东门。”陈玉兰说。
  “我记得最清楚的,大年初一起床时,枕头底下都有一个大大的红包,虽然我们在国外,但是春节的风俗保留得都挺好。”陈玉娥告诉记者。

    能歌善舞曾是交流使者 落户济南才学会怎么包饺子
  陈玉娥告诉记者,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时,她刚满两岁,为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领事馆下属的印尼华侨总会成立了四联歌舞团,陈玉娥10岁时进入歌舞团。“我们唱歌、跳舞,到印尼各个地方演出,风光极了。”陈玉娥说,妹妹陈玉兰长大后,也被她介绍到歌舞团。
  陈玉娥说,后来,她和妹妹离开印尼的家,来到大陆。“我们本想留在广东,因为广东归侨太多,选来选去,我们来到了山东,并在这里安家落户。”陈玉兰告诉记者,当时青岛的名气很大,她们想去青岛,但是青岛归侨也不少,她们就留在了省会济南。
  “我们是1965年来的山东,后来为扩大济南的影响力,我们陪着当时的济南市侨联副主席饶曼妮到印尼交流,在那边待了将近一个月。”陈玉兰说,当时是1994年,饶曼妮也是印尼归侨,“我们在那交流了28天,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接洽,小时候在歌舞团是交流使者,没想到回国后又当了次交流大使。”
  陈玉娥告诉记者,在印尼过年时,她们喜欢做各种颜色的糯米团子,然后和鸡蛋一块吃。“来到济南才见到饺子,后来也学会包了,以前过年才吃饺子,大多是素馅的。”陈玉娥说。

    能把煎饼摊得“溜溜薄” 搬家多次却不舍得离开济南
  虽然是姐妹,但是通过记者的采访,发现陈玉娥和陈玉兰的性格差别很大。“我妹妹很跟形势的,刚来济南,号召上山下乡,她就去了临沂。”陈玉娥说。
  谈起为什么要下乡,陈玉兰说,这和她的性格有关,“下乡回来后,我被分配到了机床五厂,后来又调到山东电影机械厂。我性格好动,不喜欢安稳的工作,后来辞职经商了。”
  陈玉兰对记者说,她在临沂的收获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学会了山东方言,“虽然我现在说话有南方腔调,其实我山东话说得楞赛来。”陈玉兰开玩笑地说;另外一个收获是学会了摊煎饼。
  陈玉兰告诉记者,在临沂下乡时安排的主食是地瓜干,吃多了引起胃酸。“后来吃了老乡的煎饼,发现这个能扛饿,我就学着自己摊,当时老乡都说我摊得煎饼‘溜溜薄’。”
  谈起姐姐,陈玉兰说,长姐如母,姐姐的性格很稳重。“你想想,来济南时姐姐才17岁,还要照顾13岁的我,父母不在身边,她带着我走了几千里才到济南,多不容易啊。”陈玉兰说,正因为以前一块走了许多路,现在她们才不舍得分开。
  从临沂回来后,陈玉兰和陈玉娥分别结婚生子,虽然搬了很多次家,父母也希望她们回印尼,但是她们都没离开济南。“我们组建了新的家庭,也不舍得离开这里。”陈玉娥说,她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济南的生活,已经把根扎在这里了。

    外甥女曾在济南读大学 最希望全家能一块过个年
  前几天济南下了一场大雪,虽然已经在济南生活很久,陈玉娥姐妹还是对南方见不到的大雪充满好奇,并且穿着“姐妹装”在雪地里拍照留念。“我们在印尼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妹妹的女儿前几年来山东师范大学留学,对济南充满好感,说有机会也来中国生活。”陈玉兰说。
  “我的父母和一个哥哥、弟弟去世了,现在只剩下我们兄妹四个,以前每年都会去印尼。”陈玉兰说,2012年10月她的外甥女结婚,他们一块去了一趟印尼,“带了许多VCD,他们喜欢唱中国的流行歌曲,每次去基本上都带着光盘。”
  陈玉娥告诉记者,因为有家人在,所以印尼是她最关心的国家。“看天气预报除了关心济南,就是关注印尼,看到那边有水灾我都很担心,赶紧给妹妹打电话。”陈玉娥说,她至今都忘不了从印尼来济南一路上的辛苦,“生活磨练了我们,懂得知足常乐,健康活着最好。”
  陈玉娥告诉记者,她和妹妹家的孩子都是女儿,现在她是一个两岁半男孩的外婆。“这是我在济南的第三代,我们把根扎在这里了。”陈玉娥喜欢济南的甜沫和油旋,并一直搞不清楚“甜沫”为啥是咸的。
  “我学会包饺子后,只要去印尼,他们就闹着让我给他们包饺子吃,快过年了,真希望能一块过个年,我们都老了,也不知道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陈玉兰说。
  年三十晚上,陈玉兰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她说:“当主持人向海外侨胞和全世界的中华儿女们说新年好时,我和姐姐都很激动,因为我们同样思念远在印尼的弟弟、妹妹,年味越浓,思念就越浓。”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