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雾霾锁城应急慢半拍 地方政府少有措施出台

2013年01月15日 06:38作者:刘红杰来源:齐鲁晚报

1月14日,济南街头大雾弥漫,人们骑车返家。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指出,政府部门的环境决策应接受包括新闻舆论、人大、政协、参政党、公民和公民团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并加强这方面法律程序的保障。

1月14日,济南街头大雾弥漫,人们骑车返家。本报记者周青先摄

  本报济南1月14日讯(记者 刘红杰) 16日,冷空气就来了。再煎熬一天,雾霾锁城的局面终于可以暂告结束了,这让人多了一些盼头。不少市民反映,面对雾霾,政府的反应慢了半拍,没有采取一些果断的应急措施来消除污染。
  “雾是天灾,霾是人祸,政府为什么不出铁腕措施减轻污染?”14日,济南市民胡先生说。胡先生有支气管炎,他对空气质量的感受比健康人群更敏感一些。“我每天都在网上浏览各地采取的举措,除了北京紧急启动应急方案、措施较猛之外,全国其他受害区域措施都很少,即使有措施也很无力。
  面对大雾带来的重污染,气象专家都坐不住了,开始给大雾正名。中国之声气象分析师李嘉宾说,雾本身是干净的,只是由于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造成集聚效应,才使得空气污染越来越重。原来如此,大雾古来有之,重污染可是当下才见。 
  言下之意,老天爷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排放的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减轻雾霾天气,重在减少排放。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吐槽。有网友称,“各地政府的应急不能临时抱佛脚,应有长久措施,治理污染也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再调整。”
  有专家指出,面对雾霾袭城,地方政府反应确实有些慢,首先是观念问题、认识滞后。很多地方政府不认为这需要政府紧急干预和提供公共服务,把错误归于老天爷,等待天边来一阵大风,把雾霾吹散。如果来一场毒气泄漏事故,政府的表现肯定要比现在尽职尽责得多。还有一种可能,各地政府有心想做点什么,但困于无章可循,不知道要做什么。
  胡先生现在每天坐公交车,为减排做自己的贡献。但他认为,公共事务不能只靠个人的觉悟来解决,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政府应该有清晰的政策,起到主导性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指出,政府部门的环境决策应接受包括新闻舆论、人大、政协、参政党、公民和公民团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并加强这方面法律程序的保障。
  专家认为,要想回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环境,除了发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日报之外,应加大对排污情况的监管,尤其需要在能源结构多样化、汽车尾气治理等方面积极作为。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