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大雾缘何变“毒气”

2013年01月14日 06:36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形成,本身没有问题,也不是污染,问题是每日向空气中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得不到扩散,从而迅速累积令空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超标。北京市气象台13日10时35分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13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其他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监测点位也有不同程度空气质量超标。

  12日,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昏黄中。35个监测子站的空气质量指数有17个超过500微克/立方米,28个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属六级,严重污染。“大雾”咋就变成了“毒气”?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形成,本身没有问题,也不是污染,问题是每日向空气中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得不到扩散,从而迅速累积令空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超标。”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说,北京城市本身的污染量排放太大,而北京三面环山地理条件先天不足,只要一遇到无风静稳或者大雾天气,空气质量肯定是超标的,“靠天吃饭”的困境仍没有摆脱。

  北京市气象台13日10时35分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13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霾的厚度可达1到3公里,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这意味着京城上空厚厚的覆盖着充满污浊甚至是危险的空气。

  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了解到,自从1月1日我国74个城市按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等数据以来,我国第一批74个率先实现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城市中,京津冀区域城市的80个国家网监测点位中半数以上出现空气质量连续超标现象,长三角区域城市的129个国家网监测点位约有三分之一出现空气质量连续超标现象。其他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监测点位也有不同程度空气质量超标。

  监测总站数据显示,颗粒物(PM2.5和PM10)为本周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以严重影响环境健康和环境能见度的污染物PM2.5为例,上述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达到900微克/立方米,超过空气质量日均值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并超过AQI日报严重污染等级(500微克/立方米)的约一倍。SO2和NO2等也达到轻度以上污染水平。

  其中,近一周内受不间断雾霾过程困扰的华北、中原和华东部分城市影响最为严重,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由于低空近地面的空气污染物久积不散,主城区点位连续出现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包括PM2.5,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徘徊在较高超标浓度水平。

  环保专家表示,如果在冬季遇到长时间雾霾过程,通常在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据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热点图片

>进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