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山东文化体制改革铸就“文化山东”新名片

2012-10-26 07:10:00作者:邢振宇 郭静来源:齐鲁晚报

2005年底,开始综合试点,制定出台《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确定了5个全国综合试点市(济南、青岛、莱芜、临沂、滨州),新增10家省直改革试点单位,改革逐步由点及面,向纵深拓展。

本报记者 邢振宇 郭静
  自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再度引发公众的舆论热潮。作为改革起点较早的山东省,今年再获关注。上个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山东省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殊荣之下回首改革历程,呈现的是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和一个践行文化建设的场景。文化改革的微观践行正转化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而文化悄悄渗透进社会各阶层之际,山东这一文化大省正步入文化强省的行列。
政府频繁给力 形成巨大合力
  文化发展定为“一把手”工程。
  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山东的文化体制改革自2003年启动。10年时间,一条改革脉络清晰可见。
  ——2003年6月,确定了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电总台两个全国试点单位和27个省级试点单位,先行探索。大众报业宣传经营“两分开”和青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2005年底,开始综合试点,制定出台《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确定了5个全国综合试点市(济南、青岛、莱芜、临沂、滨州),新增10家省直改革试点单位,改革逐步由点及面,向纵深拓展。
  ——2007年6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成为全国最早提出“文化强省”战略的省份之一。之后,我省扩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范围,新增了烟台、潍坊、威海、泰安4个全国综合试点市。
  ——2011年底至今,省委九届十三次会议专题审议文化建设,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文化改革发展整体推进,全面提速。
  “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出台的很多方案和规划不仅契合中央改革思路,还突破创新,制定了有山东特色的改革方案。”有关专家称,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了督察检查制度。去年和今年两次,省委、省政府成立督察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地进行专项督察。“此外,还把文化发展定为‘一把手’工程,从上到下形成了一种合力,这都有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
  山东省先后制定出台了30多个政策性文件。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今年增至每年2亿元。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投入资金近60亿元。

从“办文化” 到“管文化”
  不是一改了之,而是扶上马送一程。
  “山东文化资源丰厚,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在改革进程中,传统文化有时候会成为前行的包袱。”山东社科院副院长王志东称。“不能让改革成为一阵风,不搞虚的,真改真转真见成效。”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全省国有文艺院团、第一批改革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出版发行单位、电影公司电影院、列入全国改革试点单位重点新闻网站,都已经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资源整合成为改革的着力点。大众报业集团组建齐鲁传媒集团,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逐步整合地方党报和其他非时政类报刊资源,先后与潍坊报业集团、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实行了以资本或产权为纽带的联合重组,实现报业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大型报业传媒品牌。
  资源整合成为一种趋势,日益延伸。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改制重组,成立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全省广电系统完成“局台分开,管办分离”和电台、电视台“两台合一”。
  文化行政部门管理体制改革也同时进行。眼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全省17市均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整合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现在不是‘办文化’,是‘管文化’。”省新闻出版局一位负责人说,尤其是对改制的文化企业,不是一改了之,而是扶上马送一程,有的还给予特殊保护。
让普通老百姓 都享受到文化
  农家书屋建成6.7万多家,数量居全国之首。
  10年来,政府职能发生了重要转变,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得到了保障。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五项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目前,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分别达到153个、158个、121个,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免费开放。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138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农村文化大院总数达5.6万余个,农家书屋建成6.7万多家,数量居全国之首。全年放映公益电影95万场,观众3.8亿人次,覆盖率达97%,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
  今年年初,研究确定了2012年山东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2件实事。这些实事以偏远群众、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基层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基层文化单位为重点服务对象,涵盖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演戏唱戏、上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什么叫文化惠民?就是各个层面的百姓都享受到文化。”一位农家书屋的负责人说。
企业释放活力 继续推进改革
  改革激发了文化工作者积极性,精品佳作异彩纷呈。
  2004年以来,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百亿元,年均增长20%,高于全国和山东GDP增幅。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00亿元,增长16%。
  9月20日,齐鲁传媒集团、山东演艺集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揭牌仪式一并举行,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又一大亮点。通过改革,我省已组建或重组了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齐鲁传媒集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山东演艺集团等一批国有骨干文化企业。
  “跨媒体、跨地域的资本运作,是传媒产业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王志东说。另一资本操作的方式是上市。目前,济南东港印务、青岛人民印刷、潍坊惠影科技等文化企业已成功上市。
  改革激发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精品佳作异彩纷呈。近年来,山东省年均创作生产影视剧约300部(集),推出《闯关东》、《沂蒙》、《知青》、《小小飞虎队》等一大批影视精品和经典剧目,鲁剧、鲁版图书品牌影响力增强,300多部作品获国家或国际重要奖项。
  文化市场的成熟离不开文化品牌。如今,一系列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文化山东”已成为山东的一张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刘宝才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