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客流”考验曲阜 环境和生活整体尚有序
像其他热点景区一样,曲阜“三孔”景区长假迎来空前客流。至6日长假的7天里,已累计纳客45.1万人次,同比猛增两成多。这“史上游客最高峰”给这个古城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采访发现,它确实使古城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却改变不了作为儒家圣城的悠然气度和民俗传承。
客流高峰过后,“三孔”稍稍恢复平静,只是园内路边的草坪已被践踏得不成样子
尽管游客多,酒店爆满,不少曲阜人还是选在“十一”办喜事。
像其他热点景区一样,曲阜“三孔”景区长假迎来空前客流。至6日长假的7天里,已累计纳客45.1万人次,同比猛增两成多。这“史上游客最高峰”给这个古城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采访发现,它确实使古城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却改变不了作为儒家圣城的悠然气度和民俗传承。
新人不怕游客多
结婚仍选黄金周
5日上午11时许,曲阜市民王岩、陈林携手站在曲阜国际大酒店门前,迎候前来参加小两口“回门”喜宴的亲友们。
正在喜宴大厅忙活着的餐厅经理孔黎明告诉记者,本月前五天,曲阜结婚的特别多,他们酒店日均接待三四对新人,可以说,每天游客和喝喜酒的市民应接不暇。
“十一”期间,曲阜每天被全国各地涌来的游客彻底“攻陷”,大街小巷挤满旅游车辆和游人,但多数接受采访的曲阜市民表示,他们不怕人多拥挤,更看重选择一个“好日子”,由于“十一”长假也是农历八月,传统结婚“好日子”集中,因此很多曲阜新人选择此时举行婚礼。除此之外,一些新人还觉得,游客来得多了,结婚更热闹,喜庆。
曲阜阙里宾舍10月1日、3日、4日也迎来多对儿新人。1日最多,有四五家。大堂副理韩瑞芳说,一些外地游客看到孔子故里的婚礼很是稀罕,有的拉着新郎新娘合影沾喜气。只是,随着社会发展,曲阜新人的婚礼也日渐大众化,传统骑马坐轿的少了。在韩瑞芳看来,至少从新人对婚期的选择来看,“十一”客流井喷对古城影响不大。
一些市民改习惯
宅在家里看电视
曲阜市区常驻人口仅15万,假日7天却已累计迎客45.1万人次。为迎接超高客流,节前曲阜市做了充分准备。5日中午,正在孔庙前值守的市行政执法局两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因为全市上下对游客投诉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减少投诉事件,收效明显。尽管期间游人数量较往年同期多了不少,但投诉量明显下降。
然而在游客“大军”踩踏过之后,曲阜城市面貌还是发生了一些改变。较为明显的是卫生以及基础设施的状况。5日下午记者在曲阜游客服务中心看到,高游客量带来很大的垃圾清扫压力。联排座位下散落着游客丢弃的垃圾,几个花盆中落了一层烟蒂、果壳、塑料纸。通向乘车区通道内的提款机不知何时坏了。据了解,长假前7天,游客日均丢下五六吨垃圾。孔庙在加大保洁力度情况下,虽保持了整洁,但靠近路边的草坪却被游人践踏得不成样子。
曲阜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多多少少被改变。面对满街的游人,一些市民暂时放弃了早晚散步的习惯,全天呆在家里看电视。一部分市民则踏上自驾游的洪流,把城市空间腾给了游客。
老看车员很忙碌
但感觉总体不乱
游人多了,各停车场看车的压力也随之大增。阙里看车场老看车员孔庆田连日来最操心的,就是游客车辆安全,唯恐有刮蹭、盗抢事件发生。
过去一周来,孔庆田的心情经历了从迎候游客高峰的压力,到假期中的紧张忙碌,以及游客高峰过后的释然三个阶段。到了11月份,他又会经历第四个阶段:游客少,闲得慌。孔庆田说,这样的心情之旅,他每年都会经历一次。而这也是“十一”带给他本人的“变与不变”。
孔庙、孔府周边的一些商户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十一”长假对于他们而言“就像过年”,说起来都高兴。“只要客人来了咱就欢喜,就是给咱送钱。”
“上午人还不少来,下午就没人了。”15点,孔庆田看着突然空旷起来的街道,忙碌了一周的他舒口气说。在他看来,今年到曲阜城区游览的游客虽然多出很多,但城市整体秩序仍然良好,虽然很忙碌有时甚至会着急,但这个长假仍然呈献出一片祥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