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沈长云:莒县文化底蕴让学者着迷

2012-09-28 17:23:00作者: 赫洋来源:大众网

在今天举行的中国莒文化高层论坛上,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长云做了主旨演讲。沈长云表示,我国最早一批文字发现在莒县,酿酒法、铸币法也是莒人的发明,同时莒县还诞生了众多历史名人和典故。因此,众多学者们才如此关注莒文化的研究,并为之着迷。

在今天举行的中国莒文化高层论坛上,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长云做了主旨演讲

    大众网济南9月28日讯(记者 赫洋)在今天举行的中国莒文化高层论坛上,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沈长云做了主旨演讲。沈长云表示,我国最早一批文字发现在莒县,酿酒法、铸币法也是莒人的发明,同时莒县还诞生了众多历史名人和典故。因此,众多学者们才如此关注莒文化的研究,并为之着迷。
  50年前我国最早一批文字发现于莒县 为中华民族探源提供宝贵线索
  沈长云介绍说,五十年前,在鲁东西南莒县及其附近地区发现的陶文,是我国考古学界的一次重大发现,它改写了中国古文字出现的历史,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重要资料。他个人认为,莒县陵阳河发现的陶文,应当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一批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字,是由甲骨文、金文直到今天人们使用的汉字的直接前身。它不同于以往各地出土的也是在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这些符号可以叫做记事符号,但并不与作为语言记录的文字发生关系。陵阳河这批被称为大汶口文化陶文的文字资料,尽管十分原始,且只是单个的出现在陶器上,但它们中的多数字形已与日后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就其字形结构来看,已不仅出现了图画文字的象形字,而且出现了由几个象形符号构成的会意字。
  他表示,按照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的意见,会意字的出现正是汉字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这样的字形,不仅出现在莒县及诸城地区,还出现在几百公里以外的良渚文化留传下的玉器上。这些都充分表现了陵阳河陶文作为汉字直接前身的性质。而文字产生是文明出现的重要表征,因而可以说,陵阳河发现的陶文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及其宝贵的线索和实物资料。
  莒人开创酿酒针灸的先河,  匡衡刘勰等名人也出自莒县
  沈长云认为,莒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先声和前导,是中华多元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古莒文明在当时的齐鲁大地居于领先位置,考古发现证明,处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在莒文化区域中出土的细石器,是唯一的。这个发现进一步确立了古莒文明在齐鲁大地中的地位。莒地先民最早发明了酿酒工艺,最早发明了纪历之法,同时古莒国是山东区域最早发行铸币的国家,此外莒人还开创了祖国中医药与针灸的先河。莒文化联带南北、通贯中西,为古代文化的纵横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莒文化与齐、鲁文化始终在交流融汇。在西周和春秋长达六七百年的时间里,齐、鲁、莒文化沿着各自独特的道路发展,使山东地区的文化格局里显现出多元化状态。
  他还介绍说,据史学家最近考证,古代中国历史上众多典故都与莒县有关。莒地是舜和禹的出生地;齐国姜太公家邦在此;曾子仕于莒;汉匡衡勤奋好学;硕学鸿儒郑玄曾在此聚徒讲学;诸葛亮、王羲之、刘勰、颜真卿等文武雄才辈出。其中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开我国文学批评之先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批评理论专著。豪爽无私的莒人义无反顾地收留齐国逃难者——公子小白,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且留下了“毋忘在莒”的千秋佳话。
  莒文化影响力辐射全山东,让众多学者为之着迷
  对于莒文化研究的价值,沈长云表示,出土于大汶口的陶文证明莒县自远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尤其是自距今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时期以来,这里俨然已是鲁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从大汶口时期到龙山时期,这里聚落和聚落群的规模在鲁西南乃至整个山东省都是首屈一指的。甲骨文、金文中也屡屡提到莒地、莒国,在西周、春秋时期,莒国势力的强大及莒文化的繁荣发展已使人们将它与齐文化、鲁文化并提,作为那个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三支历史文化的代表。
  因此他认为,研究先秦时期的古文化乃至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文化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对莒文化的探求。这些都是学者们长期关注莒文化、研究莒文化,并为之着迷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魏鹏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