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 宁长军:从“笨小孩”到十八大代表
个头不高,秀气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如果不是一身工装,很难想象他是一位整日在车间忙碌的工人师傅。他就是宁长军,中国重汽卡车公司车身厂的维修电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今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个头不高,秀气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如果不是一身工装,很难想象他是一位整日在车间忙碌的工人师傅。他就是宁长军,中国重汽卡车公司车身厂的维修电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今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把工作干好 别叫人笑话”
宁长军的老家在济南历城区农村,1989年进入重汽公司,分到了车身厂喷漆车间,成为了一名维修电工。他仍记得当时第一次面对大型设备时的惶恐,“上百张图纸摆在面前,看得人眼花缭乱的,我傻眼了,在学校里学的不是这个样,还得重新学起。”他笑着说,于是,他买了许多书籍,一点点地啃,遇到不懂的就问师傅。
一开始,同事们常见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在车间转悠思考着什么,有人戏称他是诗人。他笑而不语,原来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喷漆车间底漆烘干室的接触器经常烧坏,一个月换一个开关,有的时候甚至一个月换四五个,严重影响了生产。为什么烧开关,是不是开关选小了,是不是备件质量有问题,是不是使用不当,有没有短路的隐患?在经过认真分析后,宁长军找到领导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经过电气工程师和老技工们的共同讨论,一致认为宁长军的方案可行。按他的方案改进后,不断烧坏开关的故障解决了,每年还节约1万余元的备件费用。
就这样,工作一年之后,他已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维修本领,不管是内线外线强电弱电,他都是一个出色的行家里手。“我不聪明,就得多下功夫,笨鸟先飞吧。”他说。把工作干好是宁长军的一个信条,十几年来,他的工作激情一直不减,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别丢人,叫人笑话。”
“厂子就是家,多干点是应该的”
2005年10月,宁长军竞聘为涂装车间的设备维护工段段长,他每天都要在厂内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一旦出现故障,他就立刻赶到厂里。
“作为重汽的工人,厂子就是我安身立命的家,干多少活都是应该的。”他说得很朴实,采访中,他一直在感谢自己遇到的师傅和同事们,“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很庆幸。并且我得到的荣誉太多了,所以必须好好干,否则觉得很惭愧。”
重汽改革重组以来,产量快速上升,这离不开设备的保障。面对着快速发展的电气技术、PLC等崭新的知识,宁长军一心要攻克只有电气工程师才能做的工作。
有一次,阴极电泳的整流电源出现了故障,为尽快修复设备,请了好几批电气专家,但仍没有转好的迹象。专家走后,宁长军仍然在现场查找故障,困了就休息一会儿,终于等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换上了一个电容,停止工作三天的设备恢复了正常。
在工作之余,他还不断学习,前后用十年时间自学了大学专科和本科知识。“不过我学的是文学专业,”他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觉得维修和文学并不冲突,两种不同的思维和境界,有时能在工作中顿悟到很多文学的道理,而文学则能开阔胸襟,活跃思维。”
“把提高工人工资的声音带到会上”
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很容易磨灭热情,但宁长军仿佛一台永动机,永远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同事楚绍华告诉记者,就拿保养电机这一单调的工作来讲,他就不断地寻找着简便的方法。直到有一天,他带着一个助手就能保养30千瓦的大电机,将车间的电机循环保养列出详细计划并实施。他很高兴,为公司节省了人力成本,但有人说他傻,这么重这么累的活,干吗非搞得自己这么累?可他还真有这么一股傻劲,只是带头苦干,班组里的其他同志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在卡车股份公司,宁长军“导师带徒”的经验是出了名的。好脾气的他带徒弟不仅是交任务、压担子,还经常启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徒弟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今,每年都有一些新进厂大学生跟随他实习,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许多徒弟如今有的成了生产骨干,有的当上了工段长,有的在公司技术比武中获奖,他本人也多次被授予“导师带徒能手”称号,并被授予“山东省首席技师”。
“当选为党代表,更得把工作干好。”他坦言,此次自己又有了新的起点,压力还是很大,工作之余,他也常思考该如何履职,当好这个党代表。
“我会把重汽的情况带到会上去,反映一下提高工人工资的声音。”他说,自己就是一座桥,联系着基层一线人员和党中央,“我很普通,也不聪明,但是我会努力,把该尽的职责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