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东新闻
本站搜索:

王少琳:修过的疵布绕地球半圈

2012-08-29 07:15:00     作者: 韩希江    来源: 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王少琳 绕地球 原纱 布达 全国劳动模范 竹节纱 百角 机器人 徒弟 纺织科技
[提要] 她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栖霞金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修布工——王少琳。王少琳对徒弟们关怀有加,每当徒弟遇到难修的布,满腹牢骚的时候,她就上前去开导,帮着对难修的疵点进行修复。

  □ 本报记者 韩希江

  她是一名普通工人。三尺高的大方台是她的工作台,每天她就是趴在这样的台子上做着同一件工作:检修疵布,这一趴就是26年。26年来,她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累计加班时间超过1万小时,她修过的疵布达2万多公里,等于从赤道绕地球半圈的距离。她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栖霞金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修布工——王少琳。

  “修布岗位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关,把关不严,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在这个岗位干要有责任心,要耐心细心。”整理车间的车间主任张秀花说,“王少琳就是一名责任心极强、工作最为认真的人,经她修的布从未出过质量问题。”

  强烈的责任心,让王少琳像个“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太辛苦,有点门路的都调走了,王少琳却留了下来。每天总是趴在工作台上,面对一个个的“竹节纱”、“断经”、“百角”等疵点,不敢有半点马虎。修布看起来比较简单,用修布针将纱线挑起,用小镊子将其一点点地夹细,与原纱一样粗,再用小梳子刮平即可,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一天下来,要重复几千次、上万次,经常是累得腰酸背疼,手腕连拿剪刀的劲儿也没有。但张秀花说:“这么多年来,我就没听她喊过一声累!”

  工人们说,带徒弟是个苦差事,不但影响自己的产量,而且还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可王少琳却不以为然,只要是车间一来新工人,她就主动要求带徒。技术上她手把手地教,不会就一遍遍地演练,从细节入手,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全部传授给徒弟。即使徒弟出徒独立工作后,她也不忘经常到徒弟工作台前指导帮忙。在工作上,王少琳是徒弟的师傅,生活中,更是她们的好姊妹。王少琳对徒弟们关怀有加,每当徒弟遇到难修的布,满腹牢骚的时候,她就上前去开导,帮着对难修的疵点进行修复。

  王少琳的丈夫衣泉,也在金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上班,是一名设备安装工人。结婚时宿舍离厂区很近,王少琳几乎天天加班。衣泉说:家成了她的旅馆,工作就是她的全部。在亲情面前,王少琳想得最多的依然是工作。2011年,衣泉的父亲患重病住进了医院,正好赶上企业的订单特别多、加班比较多的时候。那段时间,她白天要上班工作,下班后要抽时间照顾公爹,就像绷紧了的发条,一刻也不得闲。衣泉说,不光是我爹,就连她父亲去世那天,她送走了父亲,没停下脚就上班了。

隋乔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