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提要
在不少人的学生时代,眼保健操“第一节,揉天应穴”的节奏无疑是最为挥之不去的记忆,但近日,网友发布的一条“围攻”眼保健操“无用论”的微博,让眼保健操的话题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该微博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不仅无法改善视力,还容易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眼科疾病。不少上班族都转发了这条微博。
事实果真如微博所说吗?做眼保健操到底有没有用?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本报记者 高明兴 采访整理
□眼保健操没效果?网友“围攻”帖引起关注
近日,网友“直播上海”在其微博中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全世界仅中国做眼保健操,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眼保健操是于1963年,由北京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刘世铭主任自创的,结果被强制在全国推行,毫无科学根据。”
早在2007年,打假名人方舟子就提出过“眼保健操无用论”,对在中小学生中推行多年的眼保健操提出质疑。方舟子撰文称,经常用不洁的手接触、揉按眼睛,增加了眼睛感染乃至呼吸道感染的风险(病毒会从鼻泪管进入上呼吸道),并非一个良好的习惯。文章中强调,历经几十年的代代相沿,眼保健操已经成为中国校园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变成了一种集体仪式和生活习惯。一种东西一旦成为传统,就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他认为,“未经严格论证就在全国盲目推广眼保健操,早该纠正这个错误。”
2012年7月17日下午,方舟子与腾讯网友互动时说,闭目养神也能缓解眼睛疲劳,但缓解眼睛疲劳并不能预防近视。
□网友热议:有人围剿,有人维护
这条微博顿时戳中了不少网友的敏感神经。不少网友赞同“直播上海”的说法,自称是一名小学教师的网友表示,“我不希望学生课间做眼保健操,因为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手不够清洁,也没有条件洗手后再做眼保健操,反而污染了眼部清洁!”
而“@丝糯碧”的评论一语中的,“不会找穴位才是眼保健操最大的问题。质疑有些过了。”
但也有网友发表了不同看法,网友“@past-present-future”认为,“不能这么说。我有亲身经历,我的眼睛通过做眼保健操,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目前还是5.0以上。不过,我自创的眼保健操更有效。”
“@狐狸爱喝水”则评论,“现在上班了,没有人强制我做眼保健操了,非常怀念。现在感觉眼睛压力很大,那时候做完眼保健操感觉非常舒服。”
□学生反应:不清楚有没有起到作用
初一学生刘宇丹说,学校每天课间放两次眼保健操的音乐,音乐放着做不做就看你的自觉性。刘宇丹说几分钟的眼保健操做下来还是很能缓解眼睛疲劳的,近视600度的她自从二年级戴上眼镜,度数每年都在增长,眼保健操在其中有没有起到作用,她也不知道。
湖北襄阳四十二中学生马文豪告诉记者,他从学前班开始做眼保健操,每天下午第二节下课后,班主任会在教室监督他们,纠正手法错误的学生。问及效果,马文豪说:“因为我都是认真在做,做完眼睛很舒服,在家玩电脑玩久了我偶尔也会按一下眼睛放松。不过我现在还是在戴眼镜,一百多度。”
◎专家观点
山东省眼科医院副院长高华博士: 眼保健操可以舒缓眼部疲劳 对预防近视有没有效果,目前尚无权威实验
在山东省眼科医院副院长高华博士看来,“眼保健操无用论”过于偏激。
他说,目前中小学中施行的眼保健操是1963年创制,逐渐在全国推广。它是根据我国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是我国传统中医的产物。
“在中医学角度,其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效果是肯定的。但从西医角度,眼保健操的效果没有定论,尚没有权威实验、调查证明它的作用。”高华告诉记者,目前西方医学界也尚未明确提出预防近视发生的效果明显的方法。
高华解释说,近视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多,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是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亚洲国家学生用于学习等近距离用眼的时间明显长于欧美国家,其发生率高出许多;种族、遗传等都对近视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另外,现代社会普遍的电子产品、快节奏的生活也是近视发生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因素。
“近视眼是中小学的常见病,是造成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预防少年儿童近视眼,须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方能生效。”高华说,坚持做眼保健操对眼睛是有利的。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朱剑峰: 老版眼保健操第二节的动作靠近眼球 新版本取消了这一动作,已能避免感染
对于“眼保健操能引发眼部发炎和感染”的说法,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朱剑峰并不认同。他指出,以前老版本的眼保健操第二节为“挤按睛明穴”,即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按鼻根部,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这个动作是离眼球最近的,也极有可能碰到眼睛,但新版的眼保健操出来后已经取消了这一节的动作,并不会出现感染的问题。
山东省眼科医院副院长高华则表示,“不论第几套眼保健操,均不直接作用在眼睛上,主要围绕眼眶、眉弓等眼部周围的部位操作,只要操作正确,不会直接导致眼球感染病菌。”他认为,不论何种眼部感染包括红眼病等,均是由微生物进入眼内引起,而保健操不会发生手指与眼睛的直接接触,一般不会导致微生物的传播。
◎教育部回应
眼保健操有一定科学依据 有无效果不清楚,缺乏相关调查
教育部卫生与健康教育处相关负责人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关于眼保健操的讨论,教育部门很重视。
该负责人认为,一般而言眼保健操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疲劳方面来说是有用的,但具体作用有待专家解释。当记者问及做眼保健操这么多年来到底有没有效果,她表示并不清楚,因为缺乏相关调查。在眼保健操会不会产生“红眼病”和眼部感染的问题上,她表示影响视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随便就归咎于做眼保健操。
有眼科医生指出,眼保健操是否有效一直缺乏医学证据。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当年推广眼保健操肯定是经过专家认证的,有一定科学依据。”并呼吁,需要理性看待网络上的言论,“家长关注这样的信息能理解,要看发布的网友是什么身份,是不是眼科专家”。 (据《东方早报》)
◎方舟子答网友问 无证据表明可预防近视
科普作家方舟子曾在自己的博客中“炮轰”眼保健操。2012年7月17日下午,方舟子做客微访谈,针对“眼保健操有用吗”在线答疑,一个小时的访谈时间内,共有30名网友的问题得到回答。
>>答问摘录
韩志志:如果手不接触眼球,只隔着眼皮按摩也不行吗?
方舟子:做眼皮按摩也有感染的风险。特别是眼保健操有一节是挤压鼻根眼角的所谓睛明穴,最危险。
乔璐:好像近视比例高和眼保健操没一点关系吧?现在有几个学校还强制学生做?而且有几个学生认真做过?记得初中一二年级做眼保健操,眼睛很好。初三以后,就不做了。高二就近视了。
方舟子:近视是眼睛自然发育的结果,你有近视基因,到高二时眼睛发育定型,所以近视了,和你做不做眼保健操没有关系。
haiyan:中医专家站出来,到你们说话的时候了,别人都是外行看热闹,这才是最需要你们的时刻,需要你们解读这一难题。
方舟子:近视的成因、遗传和矫正都是现代医学研究出来的,中医连近视是怎么形成的都不懂,他们有什么发言权?
刘捷宸:除了遗传因素,请问现在有哪些可以提升眼睛视力的方法被科学证实了?比如补充维生素A。
方舟子:补充维生素A只能预防、治疗夜盲症,对改善视力并没有什么用。没有什么办法已被证实了能改善视力,除了戴眼镜和手术。
陈锐锦:做眼保健操会造成什么后果?严重不?
方舟子:做眼保健操是用手接触眼睛,会增加眼睛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手越不干净,风险越大。学生做眼保健操之前并没有对手进行消毒,所以风险很大。
◎新闻延伸 眼保健操流变记
揉天应穴,挤按睛明穴,揉四白穴,轮刮眼眶……1963年,北京医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刘世铭根据中医经络穴位理论、推拿按摩方法自创了一套眼保健操,最初共有8节,后经中医按摩师简化,时长约为5分钟。
在北京,1976年,为了让眼保健操的做法更易懂、更直观,专家们又开始为眼保健操拍挂图、灌唱片。最后选中了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的一名女生录口令。眼保健操随后得到国家教委的大力推广,规定小学生每天做两次课间眼保健操。
每天课间时分,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内都会响起同样的悠扬伴奏乐,学生们端坐在座位上,低头闭目,将大拇指抵于眼角处,“第一节,揉天应穴……”80后的小吕忘不了,高中每天紧张的“数理化”题海中,只有在第二节课后的这5分钟才能享受短暂的放松。
随着“小眼镜”的逐年增多,使北京率先动了改良眼保健操的心思。
2008年,北京市疾控中心牵头,联合多名眼科专家对眼保健操进行修订,旨在通过融入更多的穴位元素和学生感兴趣的动作,如脚趾抓地等,来提高学生们对眼保健操的兴趣。并于次年公布《家庭护眼按摩操》,希望家长也能学习,并指导孩子一起做。
尽管对300名中小学生进行效果评估认为:“新版眼保健操对改善学生视力、缓解眼部疲劳效果明显”,但却难以阻挡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上升,此数字由2008年的53.98%在三年后已增至62.99%。北京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所长段佳丽坦言,现在课业负担重,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突出,因此入学时就是“小四眼”的情况并不鲜见,保护视力还需学校、家长、孩子共同努力,“并不是每天10分钟的眼保健操就能解决的”。
(据《京华时报》)
◎专家支招 练对眼也能防近视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眼科教授褚仁远建议说,青少年可以每天花5分钟时间,把食指竖直放在眼前,前后移动练习对眼。眼睛功能可以得到调节,从而预防近视。此外,还可以在看书或用电脑半小时后,就到窗前看看远处,放松一下视神经,或多看绿色。“用过长的刘海遮住眼睛、无节制上网、过早地学琴、接触乐谱也是引发近视眼的诱因。”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