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7 07:23:00 我要评论
王凯 来源: 大众日报□记者王凯报道解学山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
□记者 王凯 实习生 常晨 报道
本报济南7月16日讯 今天,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科病房,来自胶南市宝山镇的农民解学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我国残疾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洁白的病房里,造血干细胞采集机在平稳地运转着,因听力障碍被评为二级残疾的解学山,虽然对声音不很敏感,但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枕边放着中国红十字会赠给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荣誉证书和3000元奖金;紧挨床边站着的是妻子赵纪花和6岁的儿子。
2006年,解学山在第二次献血时,偶然间了解到可以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帮助白血病患者,挽救他人的生命,于是,他主动申请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骨髓库。今年2月6日,解学山妻子赵纪花接到胶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听说丈夫的造血干细胞与远方一名患者初次配型成功,还需要进一步抽血检查,就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下来。尽管工作人员一再提醒她跟解学山本人商量一下,但赵纪花还是坚定地回答:“他肯定会同意的。”
“能早一天是一天,病人等不得。”这对夫妻不仅心直口快,而且在行动上也干净利落。第二天,解学山就骑着摩托车赶了30多公里的路到城区接受血样采集。今年6月初,再次配型成功,需要进一步高分辨率配型检查,接到通知,解学山不顾家中麦收的忙碌,赶到了县城。
“谁都会有困难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搭把手,困难也就过去了。”7月初,解学山一家人得知配型完全成功可以捐献时,就积极准备捐献事宜。
7月11日,在家人的陪同下,解学山离开胶南,赶到省城,住进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病房,接受每天两次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注射。7月16日早8点,开始捐献采集。
“虽然夫妇二人文化水平不高,但都很朴实、善良、乐于助人。”胶南红十字会的王怀霞说,救助他人,对解学山来说绝不是一个偶然。小时候由于意外药物不良反应,造成解学山听力残疾,没上几年学就缀学回家干农活,后来他学会了修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还开起了一个电动车专卖店。生活好起来,解学山常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别人。
“这是解学山第一次出远门,没想到第一次来济南,竟然是为了帮助别人!”赵纪花告诉记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