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走转改 记录:山东辛卯找水打井图

2012-04-18 08:16:00    作者:逄春阶 卞文超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找水打井 辛卯年 断层构造 钻进速度 钻进工艺
[提要] 正月初九(2月13日),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亲赴山东,参加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支援旱区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启动仪式。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山东省和援鲁队伍,组成300支应急工作队,投入钻井施工人员3319人,开动钻机474台。

临朐县马家辛兴村村民开心掬水品尝。

  ◆编者按

  “走转改”,只有扎到基层,沉下身心,才能寻到实感,找到真情,才能真正接上“地气”。

  本报记者自2月23日起,历时月余,行程4000多公里,深入临沂、泰安、潍坊、济宁、莱芜、枣庄6市12县(市区)27个偏远山村。这些山村常年缺水,去年春旱,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国土资源系统发起抗旱找水打井行动,为缺水村打井1492眼。一年后,喝上甘泉水的农民,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个个打井故事,描述着那些感人的细节。朴实的话语,听来让人怦然心动。记者还采访了50多位找水专家、钻井队员,60多名公务员。参与打井,成了他们美好的回忆;打井,激发出他们为民服务的情怀和能量。

  记者摈弃“浅坑式”采访,也来“打深井”,以报告文学形式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打井场面。文风上尝试故事化、纪实性、细节式表达。

  目前,我省为山丘区找水打井的工作正在进行,我们期待着“打井图”这轴长卷,更加精彩地舒展在齐鲁大地上。

  □ 本报记者 逄春阶 卞文超 

  本报通讯员 刘义明 吴文峰

  “钻塔生长的地方,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诗情画意,但迸出的带着泥沙的浆液,可以洗涤我的灵魂!”

  ——钻井工老高写的诗

  引子

  2011年2月,山东大旱。受旱麦田面积达3400多万亩,有5000多个村庄164万人饮水告急!

  2011年2月2日至3日,农历腊月三十到大年初一,温家宝总理到山东查看旱情。他说:“未来一段时间是否有降雨尚难预料,我们要作最坏的打算……”

  辛卯春节,山东省的主要领导是在抗旱部署会和现场调研中度过的。

  正月初三(2月7日)上午,山东省抗旱二级响应启动。

  正月初七(2月11日),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等在年后首个工作日即召开联席会议,发出找水打井令。

  正月初九(2月13日),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亲赴山东,参加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支援旱区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启动仪式。同日,四川、中国地调局找水打井队紧急驰援山东。

  正月十九(2月21日),解放军两大给水团奉命开赴沂蒙山区。

  一年后,我们追踪采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轴激动人心的“辛卯找水打井图”长卷,依然清晰如昨。

  第24眼井

  走进朝阳庄,正逢霏霏春雨,细密的雨脚,打湿了村碑上的字:“明朝初期,孙田两姓来此建村,因位于北大山之阳,故命名为朝阳庄。”小村现属东平县接山镇。青石砌就的石屋与袅袅炊烟,鸡鸣狗吠,蜿蜒胡同,衬出山村的幽静。

  73岁的牛开瑞,挓挲着白胡子,扒着门框往外瞧,他不戴苇笠,皱纹纵横的额头让雨洗得发亮;62岁的王秀芹站在胡同口,也没打伞,齐耳短发淋在雨中,已开始滴水。这是多年的习惯:让雨淋淋……

  “往年一下雨就打开水窖接水。”水窖里都养条小鱼,鱼活着,说明水能喝。如果鱼肚子漂上来,水就洗衣裳用。

  牛开瑞抹一把脸,拧开水龙头,哗哗之声,惊醒了弯腰的老伴,老伴站在屋门口,正要跳脚骂,瞥见了我们,转怒为笑,示意老头快关了。“缺水,缺怕了。”

  王秀芹现在有时做梦,还经常梦着去外村挑水吃。担着两个桶,天不亮,就去排队,石板路上,“吱沟吱沟”的水桶和扁担钩子摩擦的声音,从三更起就此起彼伏。

  朝阳庄村句谚:大姑娘糊墙上,也不嫁到朝阳庄。“俺嫁过来,就盼井,一盼盼了四十多年。”

  朝阳庄没闲着,一直在打井。六十年打了二十眼,全是干眼儿。我们在村里溜达,打出的岩芯随处可见,有的拿来垒猪圈,有的当碌碡压场。村北头,垒有一个小场院,83节光滑的岩芯,挨密挨,排成长长的“一”字。这沉重的石头锁链,锁住了朝阳庄,朝阳庄的村民有上百人不堪忍受无水之伤,远走他乡…

  刺眼的岩芯,是朝阳庄沉重的“村志”。

  去年正月十三(2月15日),四川煤田地质局135打井队副队长李年芳领着队员来到朝阳庄,看到的也是这些岩芯。和打井队一起来到朝阳庄的,还有山东省物化勘查院等地勘单位的专家,三天里,查勘地形,确定了几个备选井位。

  朝阳庄第21眼井要开钻了。

  说来好笑,打井打怕了的朝阳庄人,竟然到了迷信的程度。要先在井位处给龙王爷上供、发喜钱,打井开始,村里的所有妇女包括小女孩都回避,说是怕惊了龙王。王秀芹她们这些挑水挑肿了膀子的女人们,都在家里虔诚地烧香、磕头……

  钻机钻到120米,钻头突然死死卡在了井下的岩层里。这眼井失败了。

  朝阳庄第22眼井开钻时,刚刚下了一场薄雪,天气异常寒冷。钻机溅出的泥水洒在打井队员身上,都结成了冰。

  钻井深度220米,又是一个干眼井!

  32岁的村支书李强蹲在雪地上,手抓着腮帮子,哭了。

  连钻两眼井,已经超出了打井队的计划,是放弃还是继续?面对村民们渴望的眼神,当时,泰安市、东平县国土资源系统的负责人最后决定,再打!

  第23眼井,打到230米。见水了!消息迅速传遍了全村,大家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但是,只过了不到一天,人们的心情又结了冰。原来,虽然见水了,但水流量却如天女散花,星星点点。

  第23眼井仍是眼废井……

  听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景倩还没走,李强小跑着凑上去,还没到局长跟前,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就冒出了泪。刘景倩,名字女性化,但却是个七尺男儿。他给李强递上纸巾:第三眼水量虽小,但证明地下有水。咱再试试。

  机缘巧合,广西桂林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唐建生主任和梁永平工程师来了,两位都是全国知名找水专家。他们踏遍全村的沟沟坎坎,徒步行程十几公里,查看地理地貌,岩层走向,还对一些断裂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地下有水,尽管过去一左一右都打过井,但井眼位置不准确。为慎重起见,又从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泰安地质勘查院和山东省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调来先进仪器勘测论证,最终确定了井位。

  打井队再次进驻朝阳庄。

  当第24眼井钻探到90米位置时,奇迹终于出现了,随着钻杆的转动,地下水喷涌而出,当钻到180米时,水量进一步增大,当钻探到210米时,每小时上水量达到30立方米。

  朝阳庄打出井水的喜讯,瞬间传遍大街小巷。被“囚禁”在家里的妇女们,第一拨跑到井边上,用手去接那甘甜的水喝,而53岁的李广良点上了鞭炮,一声声炸响,在北大山周围回荡……

  村支书李强代表村民给打井人深深地鞠了一躬,面颊上流下了晶莹的泪滴,李强的泪水,这次不带苦味……

  我们站在第24眼井前面,边上是村里新立的“民心井”碑,碑上一字一句详细记录着打井过程。

  朝阳庄春雨泡过的黏土,缠住了我们的脚,也缠住了我们的思绪。抬头处,满坡的返青麦苗,正憋足了劲旺长,一派丰收好年景。

王云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站搜索: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