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1 07:26:00 我要评论
占江 子扬 国栋 来源: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占江 子扬 国栋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三个试点省,山东、浙江、广东“先试先行”。在这场角力赛中,山东如何走出一条率先发展之路,为全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探出一条路,其他兄弟省市又有何经验值得山东借鉴?经兄弟党报的同行联系,记者采访了来自粤浙两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同时就此与山东代表进行了探讨。
粤浙优势何在?
在今年三省的“两会”上,“海洋经济”都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虽然表述各异,不过,三省对于海洋经济的未来,均雄心勃勃。
浙江的目标是发展“东海门户经济”,加快建设“港航强省”。传统海洋大省广东则宣称要建设“海洋强省”,目标是“十二五”期间使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0%”,我省则把蓝色经济区定位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引擎。
在这场海洋经济赛跑中,广东、浙江有什么优势?
“浙江的自然海洋资源的丰富程度要比其他两个兄弟省好。”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副市长王仁洲说,浙江海岸线全国最长,海岛数量全国第一,“海岛可以作码头,做强临港工业,再利用浙江本来外贸发达的优势,大力推进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力争建成亚洲乃至世界的定价中心。”
王仁洲说,浙江民间资本丰富,海洋经济包括海岛的房地产开发、海岛旅游、临港工业等,也给苦于投资渠道狭窄的浙江民间资本提供了众多商机,这反过来也会促进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
“广东的岸线资源和产业实力都比较强,但最具特色的,还在于其区位优势和开放度。”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沙振权分析说,国家赋予了广东在海洋经济方面,与港澳、海西区、北部湾、海南乃至东盟等地区合作的先行先试权。通过辐射东南亚加深国际融合与协作,将成为未来广东经济再上台阶的有力驱动。
“珠三角可以与港澳合作,粤东可以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粤西可以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沙振权说,譬如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圈”,就可以充分利用香港进行专项海洋开发的国际融资。
“中国版马尔代夫”的启示
浙江利用海岛做文章,打造中国版的马尔代夫,仅仅是其海洋战略中的一部分。
浙江是我国海岛分布最多的省份,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44%。去年,浙江频频出手,公布了首批31个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岛屿,年底则完成国内海岛“第一拍”,在国内掀起一股海岛热。
“浙江在海岛的规范化开发上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舟山群岛的开发上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原主任费云良曾到浙江考察,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浙江舟山群岛一开始就在高起点上进行规划、开发。
“我们舟山市对266个具备开发功能和保护价值的岛屿进行目标定位,大致分为物流岛、旅游岛、能源岛、科教岛、生态岛等,按照各个岛屿的不同特点,又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生态保护四类。”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华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科平介绍说。“如果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好的旅游规划,打造一个甚至几个国际级马尔代夫一样的旅游岛不是不可能。”
“开发海岛用作旅游业是舟山群岛新区新定的目标之一。”李科平说,舟山群岛建设的目标是“三基地一城市”,即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科教基地、群岛型花园城市。
广东值得山东借鉴的,则在于其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对城市的明确定位。在规划中,广东以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海洋产业为主,重点打造石化、造船、钢铁和能源四大临海工业基地。
“分解到各个城市,各自的定位是很明晰的。”沙振权代表分析说,深圳和湛江主要是港口海运,临港工业则主要集中在湛江和汕头等两翼,造船、钢铁和石油,也基本落户于此。滨海旅游、海洋新兴产业则主要集中于广州和深圳,“这就明确了各市的定位,避免了同质化发展。”
如何发挥山东优势?
“山东具备占据全国总量近一半的海洋科研资源,科技进步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高于全国水平,这是其他省份所羡慕的。”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海洋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相建海说,虽然石化和钢铁产业,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海洋经济重地的首选,但山东可以做好科技用海这篇文章,大力发展海洋医药、能源等新兴产业。与此同时,山东可以充分利用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以及北方港口最多的省份,优先发展港口服务业。
相建海建议,造船等制造业核心技术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设备。
“浙江以海岛为特色,而山东以数量众多的海湾著称,复合型水产养殖、制造业、旅游业等,可以成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领域。”王仁洲说。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