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7 07:33:00 我要评论
王亚楠 来源:大众日报□本报记者 王亚楠
今年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氛围有些微妙: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自设立以来,首次出现了空缺。
科学技术最高奖在科技奖励中非常特殊:它不是对具体成果、项目的评价和奖励,而是对“人”的评价和奖励。我国自2000年创设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仅有不超过两名科技人员获得这一奖励,被视为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这一奖项强化了全社会对科技的关注,让科技“大家”享受到应有的尊重。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设立“最高奖”。
山东省科技最高奖于2002年设立,至今已有16人获得这一荣誉。每一届最高奖的得主,都可以称得上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曾呈奎、彭实戈、管华诗、李登海、丁建生……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领域的开拓者。
与最高奖蕴含的巨大荣誉相对应的,是极严极高的评选标准,每年获奖者不过1-2名。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最高奖从制度设置上,就不排除可能出现空缺,关键是必须坚持高标准,否则就失去了这一奖项的意义。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曾在2004年度出现空缺。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都曾出现空缺;从国内各地的评奖情况看,某些奖项也偶有出现空缺。这其实向科技人员传递着一种导向:靠拼凑成果、“做”成果是行不通的,科技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再者,最高奖是奖“人”的,候选者在科技界的威望、资历等因素都会微妙地影响评审。据悉,去年度参评的两位科技人员与最高奖失之交臂的,原因并不在于成果的层次。
很多人将此次最高奖空缺解读为没有非常好的成果。但据记者了解,事实并非如此。没有“最高奖”,不代表没有“最高水平”!
记者获悉,全省科技创新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我省年均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300多项,全氟离子膜、碳纤维、如意纺、浪潮桌面万亿次计算机等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去年,我国首条高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和世界首款前置驱动8挡自动变速器的研制成功,均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垄断。
再如获得本次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黄海渔业资源长期变化与评价技术”,为我省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提供了依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小开河引黄灌区泥沙长距离输送与优化配置”项目,已经在滨州市经过灌区的6个县区应用,仅农业产值就从工程兴建前的6.03亿元增至2007年的23.94亿元,增加近4倍,还避免了环境恶化,为同类大型灌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运行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还有日前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全氟离子交换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是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张永明博士持续多年合作创新结出的硕果。全氟离子膜在基础产业、新能源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用途,尤其它是氯碱这一国民经济主要基础产业生产设备的核心,此前全部依赖进口,是我国开展科技攻关达30年之久的跨世纪重大难题。东岳的创新改写了这一切,目前,氯碱膜已形成工业生产线,所生产的膜产品成功应用于万吨级大规模氯碱生产装置中,性能媲美国外同类产品,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011年起全面淘汰剩余约700万吨落后的隔膜法氯碱生产装备。项目涉及的多种材料已经实现产业化,企业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23亿元、实现利税3.61亿元。而且未来还将为新能源战略产业提供关键材料的有力支撑。
可是最高奖的空缺终究是一种遗憾。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山东科技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领军人物和实际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创新领域,“只见群山不见峰”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当前,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空前关注,但科技创新毕竟是复杂的实践,科技创新活动自有其规律。而现行的科技成果管理有不尽合理之处,有些地方是与创新规律相悖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各类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16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上,省领导专门指出,对于科技创新,政府需要高瞻远瞩,严格规范,更要自觉地营造提倡冒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士认为,最高奖的一时空缺不可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有一批“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让创新真正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历届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
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自2002年设立以来,已经连续颁发九届,先后有16位专家获奖:
2002年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蒋民华
2003年度
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彭实戈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管华诗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钻探学家顾心怿
2005年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贝类增养殖学研究学术带头人张福绥
2006年度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唐启升
2007年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谢立信
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凌沛学
2008年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运
鲁南制药药物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赵志全
2009年度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丁建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
2010年度
山东省肿瘤医院教授于金明(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研究员王恩东
(亚 楠 整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