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宝书
本报通讯员 弋永杰
2月9日,记者到位于淄博的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采访,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厂门外等着提货的大货车排起了长龙,因主攻高标号水泥而导致供不应求的两条日产5000吨熟料的生产线,却停了一条。
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正忙着给一号生产线加装电袋复合式除尘器。高达115米的窑尾处,一台大功率吊车在忙着提升除尘器部件。向高处望去,在有30层楼高的顶端平台上,安装工人若隐若现。
据在现场指挥的该公司总工程师王进虚介绍,这个投资1000余万元安装的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是山东省第一台,替代原来的窑尾电除尘设备。从大年初七一上班,便开始施工了。
“新年一开始,上千万元的资金就投向了环保,有账算吗?”记者好奇地问。
王进虚给记者算起了减排账。首先是经济账,项目改造完后,相比较原来的窑尾电收尘器,新的环保设备每年能节约用电316.17万度,节约电费215万元;改造后多回收的710吨左右生料粉尘进入生产线,回收利用节约费用30万元,两项合计245万元。
当然,企业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环境账、社会责任账。电袋复合式除尘器能使灰尘排放量由原来的每立方米50毫克降低到每立方米20毫克,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周边环境质量会有很大的改善。
东华水泥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着力打造的三大循环经济园区之一。2006年11月份,他们利用第一条熟料线产生的废气余热,投资4600万元,建成了山东省首个不添加任何燃料的6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站,
年可实现发电3700万度。余热发电站的建成投产,使废气余热的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截至2011年底,已实现发电11312万度,全部回用于水泥熟料生产,降低生产成本2260多万元。该项目作为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获得国家250万元的资金补贴。之后,第二条线9兆瓦余热电厂工程于2008年5月建成投产,年实现发电9250万度,创造经济效益2523万元。
陪同采访的东华水泥公司党委书记袁霖辉介绍,对节能环保的投入,确实让企业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他们通过综合利用废气余热、工业固体废弃物、采用节能新技术、循环利用废水,探索出了一条以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以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快速增长,以企业快速增长回报社会的生态型企业新路子。虽受国家建设规模放缓、房地产持续调控的影响,但东华水泥在2011年却实现了大幅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收3.15亿元;全年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增利1.09亿元;余热发电8700万度,同比增发1100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