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7 06:57:00 我要评论
李 梦 来源:大众日报在“稳增长”渐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时,山东将有什么作为?
记者从12月26日召开的全省发改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2年,我省将通过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引导资金和人才向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集聚,大幅提高研发投入等举措,使山东经济更加呈现“有品质的增长”。
尽快使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从我省情况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0年为41.5%,比2005年低了5.9个百分点。从2008年开始,我省采取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的政策,但仍未形成长效机制。归根结底,是百姓的腰包还没有鼓起来。
今年,我省制定了居民收入年增幅高于GDP增速的目标。从前三季度数据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左右,高于约11%的GDP增幅。但同时,全年累计约5%的CPI涨幅,不仅蚀掉了居民部分增长收入,也抑制了消费需求。
此次发改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我省将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通过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举措,尽快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与此同时,切实抓好重要商品产销,落实农业稳产增产,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整顿,将CPI控制在较低水平,让百姓手里的钱更值钱,加速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引导优质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
金融危机时的刺激政策,使得银行、房地产等行业完成“V形反转”,但各种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大大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成本。与此相随,更多资金被吸引到资本市场,加剧了实体经济的空心化。据统计,我省实体经济目前资金缺口达4000亿元,创历史之最。
为加快实体经济发展,2012年我省将从优化投资结构着手,安排规模以上投资2.66万亿元。其中,社会民生投资3000亿元,现代服务业投资7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6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7800亿元,农林水利投资750亿元,交通投资860亿元,能源投资1160亿元,城建与环境保护投资1460亿元,八大重点领域的投资占全年计划总投资的86%。
“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引导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资金、人才、技术等,更多地向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实体领域集聚,这与我省的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省发改委主任、省两区办主任张超超说。
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
以“蓝黄”两大战略为重要引擎,以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和沂蒙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为有力助推器,我省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不断拓展全省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据粗略统计,1-10月,“蓝黄”两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8.1%和38.6%,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和2.1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充分体现了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显著成效。
2012年,为提高蓝黄两区建设水平,我省将统筹推进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引导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37个特色海洋经济园和20个高效生态产业园集聚,培植10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鼓励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蓝黄”两区建设,加快推动两区融合发展。同时,加快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省会城市发展水平,推进鲁南经济带建设,制定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意见,出台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政策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努力拓宽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950亿研发投入
助力转型“山东创造”
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是检验经济增长品质的试金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实施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创新工程,努力打造一批自主创新企业和品牌。
事实上,研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统计显示,2010年我省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1.7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04个百分点。2012年,我省将完善创新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9%,达到950亿元左右,将更多的“山东制造”转变为“山东创造”。
2012年,我省还将推动济南、青岛、烟台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快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争取认定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20个,新建80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青岛海洋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二期工程、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