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50.9%的考生没准备 “裸考”折射出了什么?

2011-12-03 09:2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所谓“裸考”,即不作任何准备就去参加考试。11月27日,国家公务员考试如期举行,记者发现“裸考”的考生不在少数。记者在济南各考点采访了近30人,明确表示自己是“裸考”的考生达10余人。
11月27日,山东师范大学考点,考生入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其中不乏“裸考”一族。□张国栋 报道
  ◆阅读提示
  所谓“裸考”,即不作任何准备就去参加考试。11月27日,国家公务员考试如期举行,记者发现“裸考”的考生不在少数。记者在济南各考点采访了近30人,明确表示自己是“裸考”的考生达10余人。而某全国性网站一项调查结果则显示,参加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中,有50.9%没进行任何复习,直接参加考试。
  面对公务员这个“金饭碗”,考生们为何“裸考”?这折射出了什么?细细探究,发人深思。

  □ 本报记者 张国栋
  
    “裸考”就是撞大运?
  “根本没复习。但要是不来考试,又对不起80块钱的报名费。”11月27日,在省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考点,刚参加完考试的考生王远靖对记者说。
  王远靖是济南某高校中文系大四学生。他坦承,自从报考国家公务员之后,自始至终没有看任何备考资料,考试之前甚至连套真题也没做。“临近毕业,各种事情太多了,写论文、找工作,还得准备研究生考试,根本没有精力复习公务员考试资料。”王远靖说。让他“裸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国考”超低的录取比例,也让他不抱任何希望。“我报的职位录取比是200多比1,听说平均的录取比例也达到53∶1,还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希望渺茫的事情上。报名也就是来凑个热闹,跟买彩票一样,撞撞大运。”他告诉记者,同宿舍6个人都报考了今年的国家公务员,但认真复习准备的几乎没有,更别说参加考前培训了。
  另有一些考生,则把国家公务员考试当成了一次经历和练兵。“毕业后还是想留在济南工作,国考工作地点在济南的太少了,专业又不对口。省公务员考试时选择余地就大了,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省考上更现实。”济南大学大四学生李家梁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基于这种考虑,李家梁干脆没有进行任何准备,直接来考试,“花80块钱感受一下气氛也行啊。”
  当然,抱有“裸考”心理的不仅有在校大学生,还有一些已经工作的上班族。来自莱芜的考生宋春燕已经工作两年,参加过3次公务员考试,每次都是“裸考”。“平时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应酬、干家务,根本没有时间复习。”她还认为,公务员这种文科类的考试是可以“裸考”的,考试需要的很多知识只能靠日常积累,无法准备。而且这两年的考题越来越“偏”,花大把时间准备了,可能复习到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省下精力干别的。
  记者在济南各考点采访了近30人,明确表示自己是“裸考”的考生达10余人。而某全国性网站一项调查结果则显示,参加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中,有50.9%没进行任何复习,直接参加考试。
  为何报名而不进行准备的“裸考”族如此多?山东大学心理学教授耿爱英对“裸考”的考生心态作了以下分析:首先反映了一种侥幸心理,多数“裸考”考生把考试当做撞大运;其次是懒惰的心理,比如有的人可以连续参加四五次国家、省公务员考试,且都是“裸考”,成为了一种依赖性习惯;还有就是投机取巧的心理,考生考试的目的性很强,个别“裸考”生甚至把希望寄托在押题、作弊上。
    “裸考”背后的就业不安
  记者调查发现,“裸考”者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和职场新人中。
  面对人们趋之若鹜的公务员职业,面对一年仅一次的报考机会,他们为何选择“裸考”?采访中,受访者几乎同时提到了一个词:“就业压力”。那么,既然面对就业压力,为什么机会摆在眼前却不认真准备?这个解释看似不合情理,继续追问,却发现又“合情合理”。
  “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事业单位考试,还有其他一些招聘单位也都是逢进必考,需要毕业生准备的考试太多了。”李家梁告诉记者,从“国考”报名到考试这1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就参加了3场不同单位的招聘考试,其中还有一场是省外的。再加上年后的考研、事业单位招考,再参加一些其他单位的考试,“估计还得参加六七场。”“这些考试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你根本喘不过气。”李家梁说,虽然看上去选择多、余地大,但同时也让人觉得茫然、焦虑。“说实话,我身边的同学现在无一不处在焦虑当中,整夜睡不着觉是常事。我们也想每一次考试都能认真准备,但有时候这种焦虑不安让你觉得根本无从下手复习,一会儿想复习“考公”,一会儿想复习考研,一会儿又想看经济学,眼看着时间在焦虑中流逝。”
  没有落实工作的如此,而已经确定工作意向甚至已经参加工作的,心态同样如此。学国际贸易的硕士毕业生胡文萱,早早地同一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但仍然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这年头,企业的前途谁也说不准,签订就业协议只是为了保底,有其他的机会还得试一试。”胡文萱的另一个心理也颇有普遍性:“就怕自己不参加考试,到时候同学考上了,自己又去羡慕、后悔。报了名,即使考不上当‘炮灰’也不后悔了。”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公务员考试的难度大,是造成‘裸考’的重要原因。”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说,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裸考”现象出现。而这两个环节又是相互关联的,考试是为了就业,就业又要看考试成绩。公务员考试虽说难度极大,但还是有人为了这一点就业希望碰运气。而“裸考”恰恰折射出他们复杂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公考”抱有一线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录取率低感到机会渺茫;一方面想积极备考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又怕复习的知识考不到,赚个白忙活。
  “就业不能把考试作为唯一手段来筛选人才。同样,考试也应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使之成为最有效的选才通道。唯有如此,就业和考试才能解开纠结。”山东我招我聘人力资源公司首席职业咨询师王志勇说。
    凸显职业规划与引导缺失
  “其实,我知道我的性格并不适合做公务员。”山东师范大学考生王雪坦承,之所以报考公务员而又不作任何准备地“裸考”,只是因为周围同学都在报考,自己就跟风报了名,“碰碰运气,也算是积累一下经验。”
  但王志勇认为,就公务员考试而言,行政能力测试注重的是考生的基本能力,强调其职业素质,申论侧重的是如何正确地看待事物、辨别是非。这些素质和能力对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而“裸考”生由于没有作任何准备,只是在考场中坐了几个小时,试题也很难吃透、认真作答,所以在这方面就很难有所收获。
  已经工作两年的宋春燕则告诉记者,参加公务员考试,只是想换一下工作环境。对于自己是否适合公务员工作,宋春燕坦言“不知道”。
  而已经在济南市某科研单位工作且小有成绩的李玉栋,回忆起自己的“裸考”经历感慨颇多。李玉栋告诉记者,他性格比较内向,上大学时成绩不错但比较沉默寡言,很少抛头露面。2006年毕业前,他和班里其他同学一样,有招聘就参加,有考试就报名,“报考的多了,也就麻木了,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所以每次考试都没怎么准备,直接上阵。结果可想而知,报名费、时间都花了不少,但一份工作都没找到。”后来,李玉栋的辅导员了解情况后,同他一起对他的特长、性格等作了认真的分析探讨,帮助李玉栋确定了求职方向。经过认真准备,李玉栋顺利考取了现在的工作单位,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报考者尤其是大学生们之所以‘裸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能很好地对自己的学业、职业进行科学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想做什么、该做什么。”王志勇分析,大学生们职业规划的缺失、对职业前景的茫然,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务员考试的扎堆,从而形成了考生“裸考”的现象。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甚至人生规划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作出清醒的认识及判断,消除盲从心理,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人生道路,提高求职成功率。
陈凤祁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