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1 07:47:00 我要评论
来源:齐鲁网齐鲁网10月31日讯 眼下正是生姜收获季节。今年生姜大获丰收,但在占我国生姜产量10%的安丘,姜农们却发起了愁。生姜价格大跌,姜农如何应对?来看本台走基层记者的调查。
去年两亩地赚9000元 今年要赔钱
记者采访了一位正在地里收姜的农民,她说,这二亩地去年能赚9000元,而今年绝对得亏本。
据了解,去年这个时候,每斤生姜能卖四五块钱,今年只能卖才三四毛钱。这让本来想靠种姜致富的农民一下子赔了。
姜农说,这个姜要是卖到一块二才差不多,低于这个数就折本。成本一斤就得到一块两毛钱。而且这么低的价格,他也不想卖出,准备存起来。
为生姜“掉价”发愁的不仅是种姜的农民,就连长年从事生姜的外地客商也直摇头。
安徽宿州生姜经销商说,“跟去年相比是差狠了,也没有什么利润,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利润。老百姓得不到利,我们也得不到利,我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这位从事生姜贩生意十几年的安徽客商说,去年是大家都赚钱,今年大家都赔钱。但是记者在这家国内最大的生姜批发市场了解到,今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生姜交易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了稳定。
生姜价格跳水只因市场供应增多
那么生姜价格大幅跳水的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对此,安丘市农业局副局长杨春强解释说,“应该主要还是因为生姜产量大了,是一个供求关系问题,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
近年来,生姜持续保持价格高位,前几年价格最高的时候每斤达到了10块钱以上,去年最低也在三四块钱。看到姜农挣钱了,尤其是安丘的姜农发了大财,周边的农民甚至外省的也都纷纷加入了种姜的大军,再加上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农民不断加大投入,生姜单产量也大幅增加。
在供给充足、需求稳定、库存充裕的前提下,价格回落是一个必然趋势。面对已经形成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姜农自己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家里挖上几口井窖,把生姜存起来,待价而沽。
在安丘,所有的姜农家都有一种特殊的井窑,别看这个井口比较小,但是我刚才下去看了看,下面非常宽敞,别有洞天,就像《地道战》里的地道一样。据姜农告诉记者说,一口这样的井窑能储存一万多斤这样的生姜。
这种井窑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以储存生姜两三年,按说这种传统的民间贮藏方式对生姜市场是一个有效地调节,但风险是一旦遇上丰水年份,大部分井窖就会浸水泡姜。
今年恰恰就遇上了这样的情况,大批的存姜被迫短时间内集中上市,这也是今年价格急剧跳水的原因之一。面对大起大落的市场,更根本和更长远的办法是什么?姜农们说,还是希望政府能帮他们想想招。
姜农希望政府调控价格稳升上去
姜农说,“这个国家才能调控,老百姓急不上去。怎么着也是国家说了算,市场价格,为什么蒜和棉花为什么上去接着又下来,下来它再稳稳地上去,也行”。
为了应对今年生姜价格暴跌的形势,安丘市相关部门已经动员当地的100多家生姜深加工企业增加库存,扩大生姜收购,拉长产业链条,以最大限度地解除姜农的烦心事。但是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安丘市农业局副局长杨春强说,“现在农民最缺乏的,就是市场信息的掌握上,要解决好小生产面对大市场的矛盾问题,应该是任重道远。现在某种程度上讲,农民不缺技术,缺少的是有效的市场信息的指导”。
农产品的价格是近年来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农民关心,政府关注。如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以适度的调控,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的有序生产和流通,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还有待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