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冒充肇事者为第四路人 想出名却接到数百骂娘电话

2011-10-20 08:03:00    作者:   来源:生活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赵某 道德悲剧 广州日报 新快报 肇事司机 华商报 见死不救 羊城晚报 道德法律化 中山大学法学院
[提要] 冒充肇事者的赵某追悔莫及。广东佛山两岁女童悦悦遭两辆汽车碾轧,7分钟内18位路人视而不见。好人陈贤妹 回乡躲记者  救下小悦悦的陈贤妹连日遭记者“围堵”,实在吃不消的她和孙子在18日下午赶回清远老家。

视频中骑三轮车的第四个路人就是赵某。

冒充肇事者的赵某追悔莫及。

  广东佛山两岁女童悦悦遭两辆汽车碾轧,7分钟内18位路人视而不见。就在全国为之震惊时,还有一名男子冒充肇事司机。此人是何居心?18日,他现身西安,声称这样做是想出名,这几天接到六七百个电话、四百多个短信,没想到全部是骂他的,现在后悔莫及。
怕被赖上躲远处当看客
冒充肇事者只为能出名
  18日中午,冒充肇事司机、给悦悦爸爸打电话的男子赵某在西安市环城公园与记者见面。此人自称是陕西商洛人,前年开始在佛山市广佛五金城内帮人送货。他说,18个冷漠路人中第四个出现的三轮车男子就是自己。赵某回忆称,那天下着雨,他早点收工后想回去休息。经过一个巷子时,看到地上躺着一个小女孩,浑身是血。当时他也想出手救,但是又怕被赖上,就骑到前面20多米处的一个巷子口观察了10多分钟。
  悦悦的父亲王持昌在五金城内张贴告示,悬赏5万元征集线索。女童遭遇引发广泛关注,赵某觉得这是个出名的好机会,“就拿模特兽兽和凤姐来说,她们出名了,就会很有钱,到哪里别人都认识。”但又怕被抓,就跑到西安,给悦悦的父亲打电话,轻佻地自称肇事司机,只想赔点钱,不会去自首、坐牢,而且已经逃往新疆。
一举成名整日遭唾骂
追悔莫及向警方认错
  如今在全国出名了,赵某称:“我快被整疯了。手机这几天打来六七百个电话,短信也有四百多个,差不多半分钟就打来一个电话,都是骂我的,都快烦死了。”赵某称,自从他的电话在网上传开后,电话就不断,先问他是不是冒充肇事的人,然后破口大骂。“骂什么的都有,很难听”。他说没想到会闹这么大,现在挺后悔,想向悦悦的父母和网友道歉。
  赵某现在最关心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犯法,如果犯法会判多久。18日中午,赵某打电话向佛山警方认错,表示愿意配合调查。接警员说知道他的事,希望他能够尽快赶回佛山帮助案件调查。挂断电话后,赵某说:“我可以回佛山配合他们调查,但是要警察过来接我,如果我自己过去,路费就要自己承担,他们过来接我,我就不用掏路费。”
  赵某称出生在陕南一个小县城的山村里,6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忙也没有时间管他。他先后捡过垃圾、当过装卸工。后来又到东莞、深圳、佛山打工,2003年时,因抢夺金项链坐过牢。“因为家里没有人管我,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赵某说:“有网友说我很冷血,我承认这点。”
  他所在村子的村民向记者证实,赵某十多岁时离家出走,没人知道下落。现在他家还有一个老父亲,得了偏瘫。  (据《华商报》)
悦悦病情 进一步恶化
  19日上午11时,广州军区总医院ICU主任苏磊称,小悦悦从昨(18日)晚开始病情恶化,医院正动用一切力量进行抢救。话没说完苏磊就转身去继续抢救,拒绝对小悦悦病情作进一步介绍。但有人透露,小悦悦目前心肺功能出现衰竭现象,情况不稳定,医生正在严密监控。小悦悦的妈妈闻言几乎晕倒,当即被众人扶走。至于20日是否还会再举行病情通报会,时间、地点将会另行通知。为了随时跟院方联系,小悦悦的父母在医院附近的招待所入住。院方规定小悦悦的母亲只能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探望女儿。而小悦悦的父亲经常在佛山、广州两地奔波。
27万捐款 将透明使用
  最近几天,在获悉小悦悦每天的医药费很高后,很多热心市民和单位、组织都在为小悦悦捐款。虽然捐款收到了不少,但迄今为止,此前一直拒绝接受捐款的王持昌还没有动用过里面的一分钱。
  他表示,由于捐款数额越来越大,这笔钱该如何管理反倒成了一个负担。到18日下午,已收到27万多元捐款。在当地媒体记者的陪同下,王持昌将钱全部存入了银行。对于捐款的使用,王持昌表示,除去小悦悦的治疗费,这笔钱加上陆续收到的捐款,将全部救助其他有需要的儿童,所有账目都将透明、公开。
好人陈贤妹 回乡躲记者
  救下小悦悦的陈贤妹连日遭记者“围堵”,实在吃不消的她和孙子在18日下午赶回清远老家。陈贤妹的儿子唐小兵介绍,老人一天到晚不停地接受采访,严重地影响了生活。他们这几天打算在亲戚家先躲一阵子。“现在有家也不敢回,我妈也不能正常去公司帮员工做饭了,一天到晚都在接待全国各地来的记者。中午也没法休息,身体吃不消。原来有一个眼睛有点白内障,这两天不停地流泪。”老人向唐小兵抱怨头很晕,很想吐,很想休息。儿子临时决定,将母亲送回清远。 (综合《羊城晚报》、《法制晚报》、《新快报》、《广州日报》)
见死不救 该不该立法追责? 专家认为不宜入罪
  13日,广东佛山的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3次碾轧,而在7分钟内竟有18名路人不闻不问,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无独有偶,17日,武汉一名15岁学生扶起一被电瓶车撞伤的中年妇女,却被伤者指认为肇事者。
  一边是路人漠然而去,一边是好心人被诬陷,当今社会的公共道德良知再次被拷问。如何避免类似道德悲剧重演?如何保证好心人行善“零风险”?为此,有律师提出,有必要把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责任。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王仲兴认为,针对中国目前的状况,“见死不救”不宜入罪。18位过路人见死不救,应该遭到道德谴责,起码这些见到小悦悦伤势的路人应该打120,或者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
  这18个路人有的可能是没看清楚,不知道小孩受伤,一些人怀疑是设的“局”,担心被赖上。此前的“彭宇事件”已经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
  王仲兴表示,“见死不救”在一些国家叫“拒绝援助罪”。这项罪名成立有严格的前提,比如要充分界定救助者与被救人之间的关系,如是否为亲属或者恋人等;以及对救助者是否造成伤害等。王仲兴说,立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打击犯罪,另一方面有可能冤枉无辜者。
  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聂立泽表示,“有必要使一部分道德法律化。”但此类事件路人或围观者众多,如何处罚?聂立泽表示,处罚的确是难点,可通过技术立法,对一些特定的场合和个人来进行设定。不过,围观跳楼的应该不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娜认为,对见死不救追责针对的是有义务的人,如我国现行规定的是警察和医务人员。但不能作为对大众的要求,“否则所有人都将成为犯罪的惩罚对象。”没有救助资质和救助义务的人,贸然救助可能救不了,更有可能会耽误救治。见死不救不一定构成犯罪,不应将道德层面的事上升到法律层面。
    (据《新快报》、《广州日报》)
隋乔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