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小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韩林 王宾
到目前,齐鲁石化112套生产装置已安然度过了大半年时光,没发生一次非计划停工。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6次”。
年中盘点,在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56万吨的前提下,耗能反而减11万吨,工业废水减排820万吨,上缴国家各级财政税费63.8亿元,同比增加近14亿元。
齐鲁石化之变,得益于精细化管理——用紧螺丝式的管理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全面提升各系统专业管理水平。
学会干自己岗位的活
2010年7月17日,中国石化总经理助理李安喜到齐鲁石化兼任总经理。
顶着酷暑烈日,李安喜到10个生产厂和多部门调研。他越看越急,越听越坐不住,在好几个厂拍了桌子:“管理不严、标准不高、状态不佳,怎么能干好?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会干自己岗位的活。”
“齐鲁石化跟茂名石化装置结构、生产流程都差不多,有很强的可比性,就是要对标茂名,努力学习,迎头赶上。”李安喜说。
从茂名学艺取经回来,炼油厂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每周用晚上时间组织三个专业小组梳理生产流程,制定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措施220多条。烯烃厂每周安排五个专业会议,制定出的优化燃料气、蒸汽、氢气利用措施有40多项。橡胶厂则尝试把装置的生产负荷向设计值努力靠拢,并试图超越。
齐鲁石化加班加点的人骤然多了起来,公司机关、厂、车间办公场所的灯,晚上亮着。烯烃厂裂解车间技术组组长李志庭说,去年10月以来,他们车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
近3万在岗职工利用副班或休息时间,每人都参加了至少10天的技能培训。“两个月集中培训,30多万人次参加,职工精神面貌大为改观。”齐鲁石化培训部门负责人说。
向优化生产要效益
“国家把几百亿资产交给我们管理,不能增值创效益,那怎么行?”李安喜大会小会强调,“向优化生产要效益、向提升经济指标要效益、向灵活经营要效益、向盘活资产要效益。”
齐鲁石化把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专门放到炼油厂开,把该厂产品结构、经济技术指标、各项费用全部打开,对照集团公司先进企业的水平一一分析。“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低,大路货产品产量高,这说明生产排产不讲效益。经济技术指标差距这么大,要流失多少效益?”李安喜的质问,让公司生产计划部、炼油厂的干部都坐不住了。
从去年10月开始,在没有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炼油厂通过内部挖潜优化,产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97号汽油、航煤、京标汽油产量大幅提升,其中,97号汽油比重从不足8%上升到近30%,带来效益7600万元。与此同时,他们炼油加工损失降低三分之一,综合能耗降低10个单位,两项合计,同比省下7.4万吨标油。今年上半年,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炼油厂亏损最少,成为中国石化经济运行最好的炼油企业。
齐鲁石化对经营一路全面整顿,制定了“财务定价格,销售卖产品”的经营管理模式,明确了“贴近市场、灵活经营、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的物资经营购销策略。销售部门通过合理控制销售节奏,细调产品价格,实现了液化气、硫磺、丙烯销售价格迅速提升,其中液化气连续11个月保持区域排名第一。
让大伙跳起来摘桃子
从去年11月开始,齐鲁石化创建“任务、责任、实践管理体系”。“公司所有岗位不光明确职责,而且设立具体的年度、月度工作任务目标,按照确保、力争、奋斗三个档次,奖优罚劣,让大伙跳起来摘桃子。每个人的工作任务都非常明确、非常具体。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手头有指标。”公司企管部部长王文清介绍说。
“任务、责任、实践管理体系”今年1月开始实行,2月就取得明显效果:各项能耗指标大幅下降,其中,氮气用量同比降低了17%。“任务责任实践考核,让职工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工作责任感、主动性、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许多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都变成了现实。”生产管理部科长马青山说。
据介绍,通过更加专业的管理操作,橡胶厂生产负荷达到实际值的140%,而原先认为生产周期不过60天的高压聚乙烯装置,居然在6月26日实现连续运转210天。“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塑料厂厂长刁春森说。
齐鲁石化建厂时间长,历史遗留问题多。李安喜来之前,公司大门口天天有上访的,而且几乎每周都有人跑到北京上访。李安喜面对五花八门的诉求,提出“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依据政策,尽力而为”。仅短短一年,齐鲁石化就先后解决了7个不同群体的诉求,杜绝了进京上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