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山亭区桑村镇:换个法儿种地,农民领“双薪”

2011-09-29 08:06:00    作者:李洪川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合作社 农民 种地 吃螃蟹 徐庄镇
[提要] 在山亭区徐庄镇,记者见到了全国第一家土地合作社——徐庄镇土地合作社的创始人张凯华。张凯华说,他之所以弄这个土地合作社,就是因为当时村里外出务工撂荒的人太多了,村里97个人的地,有一半交给他种,土地从命根子变成了累赘。

  9月22日上午,当记者在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任家村民生蔬菜种植合作社见到任安喜时,他正和几位工友把土豆、花生等农产品搬运到货车上,这些产品几经流转,最终将销往北京、天津甚至香港。

  和任安喜一样,在这里熟练劳作的工人有两重身份,他们既是租地给公司经营的农民,又是公司的员工。点燃一支烟,任安喜和记者拉起了呱:“别看我是个农民,可也领着‘双薪’呢!”

  从2008年开始,山亭区开始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村民陆续地加入。任安喜将自家三亩二分地全部加入合作社,成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村民。

  “地就那么点,种粮食一年顶多产六七百斤小麦和一千斤玉米,除去化肥、种子钱,基本剩不下多少,还占着人,不能安心出去打工。”任安喜算起了经济账,“我现在不光不用管自己的地,每年还可以拿到每亩地900元的保底金,到年底还能拿分红。”

  任安喜家的地现在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化肥、种子也由合作社出。由于年纪大了,不愿去城里打工,任安喜就到合作社来打工,按日结算工钱。“家里人从地里解放出来,一年挣的钱,比过去增了好几倍。”他高兴地说。

  在山亭区徐庄镇,记者见到了全国第一家土地合作社——徐庄镇土地合作社的创始人张凯华。

  张凯华说,他之所以弄这个土地合作社,就是因为当时村里外出务工撂荒的人太多了,村里97个人的地,有一半交给他种,土地从命根子变成了累赘。

  “种地不是不挣钱,关键要看种多少,怎么种。”张凯华说,2008年5月,他发起成立了徐庄土地合作社,把土地整合起来,合作经营,统一分红。这一做法得到了枣庄市领导的肯定,并通过颁发土地使用产权证破解了他们的资金难题,合作社的土地不光可耕种,还能向银行贷款了。

  现如今,徐庄土地合作社有入社农户394户,入社土地3540亩,分板栗、花椒、核桃等六个园区,注册了4大类、65种产品商标。农民凭土地不仅保了生活的本儿,年底还能参与分红,在外打工的人,也不用惦记着收种时再回家农忙,能安安心心挣钱了。

王云峰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