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1 07:36:00 我要评论
王光照 来源:齐鲁晚报今年济南启动了雨污分流工程,首先在护城河沿线展开。图为朝山街上,施工人员正在铺设管道。
文/片 本报记者 王光照
今年夏天,“到武汉大学来看海”一时成网络流行语,并衍生出此后的“到北京去看海”、“到成都去看海”……这使长期被忽视的地下排水管网,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正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水务大会上,多位专家对该话题进行讨论。下水道“拷问”城市良心,面对内涝的威胁,济南该何去何从,同样值得思考。
地下排水系统滞后城市发展
持续几天阴雨过后,家住北坦的市民闫宗丽舒了口气。前段时间,连续阴雨,有时雨下得急一点,她家附近的马路上就会积水。“积水深的时候,出门很不方便。”
想到今年夏天,北京、武汉等城市都发生内涝,雨水顶起“井盖子”向路面上喷涌的画面频频在媒体上出现。公众开始质疑当地排水管线“一年一遇”的标准过低。这些议论让闫宗丽对城市内涝有了一点了解,“地上积水,其实‘病根’在地下,排水管网不过关。”
与闫宗丽的想法相同,济南大多数地下排水管网确实存在着设施老旧、设计标准低的通病。据了解,不少路段的地下管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排水量非常有限。
“排水管线的设计标准是半年或一年一遇。”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内一些重点区域,地下管网的设计标准能达到“三至五年一遇”的标准,济南只有文化东西路、张庄路等新建道路上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大多数道路的地下雨污管线混流,每逢大雨,雨水进入污水管道,造成污水外溢。
所谓“一年一遇”指每年平均会遭受一次内涝,即排水能力为24小时内累计降雨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超过34.5毫米的降雨强度。“而根据济南的实际情况,1小时降雨超过34.5毫米的情况并不少见。济南南高北低的地势,使低洼地区短时间内汇聚的客水,更容易超过这个数字。”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重地上轻地下”,相对于城市发展,城市排水系统的滞后在国内很多城市普遍存在,济南也不例外。“地下管线投入只占到地上投入的10%—20%。”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在国外先进地区,地上地下投入能够达到1比1。
管网按啥标准设计 说到底是成本问题
“现在大伙儿都在议论管网设计标准偏低这个问题,排水管网按什么标准设计,说到底是成本问题。”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公司管网部部长刘达克说,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高一点,建设时费用就会增加几倍。
据了解,排水管线改造工程,要投资近20亿才能将管线标准从“一年一遇”提高到“三年一遇”。而这一标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低于五至十年一遇的设计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有关负责人坦言,现在地下管网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历史欠账太多。今年济南在护城河沿线已经启动的雨污分流工程,计划用10年的时间完成,投资需要50个亿。
雨水管建成后,后期维护管理需要投入的资金也不是小数目。而普遍存在的情况是重建设,轻管理。部分区域管网老化、堵塞、断开。相关资料显示,济南每年的雨污水设施维护需要6000余万元才够,但实际的管理费用只有1000多万。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是对良心的考验。”刘达克说,高标准建成的排水设施,不下雨是用不上的。建设地下排水设施也是别人看不到的,做好做坏别人也不知道,全凭良心去做。所以一场大雨足以检验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和应急水平,也能检验城市的良心。
好在观念正在转变老城区要雨污分流
在朝山街北口的一个工地上,方形的观察井外墙已经基本成型,在3米多深的坑底,有一根南北走向的水泥管,直径约1.5米的水泥管上,混凝土浇灌的钢筋骨架已经架设完成。居民刘玉琪并不懂这些半成型的工程是在做什么,他只是听说,附近的排水环境要改善了。也许刘玉琪不会想到,他所看到的,正是济南今年启动的雨污分流工程。
“目前,济南老城区只有泉城路有共同沟实现雨污分流,”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供排水管理中心主任姜向东说,今年启动的雨污分流工程集中在大明湖、护城河沿线,以后慢慢推开,大约用10年的时间,市区内地下管线实现雨污分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曾捷介绍,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可以避免雨水和污水混合污染环境,也可以避免管道淤堵,还能防止城市内涝,这也是城市排水未来的方向。
“人们的观念已经慢慢发生了变化,逐渐认识到地下排水管线的重要性。”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城市内涝留下的教训够多了。现在济南排水管网改造都是结合道路改造工程同时进行,像文化东、文化西路、黑西路、张庄路改造的同时,排水管网都进行了升级,新建的二环西路共同沟更先进。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